长江日报:官方回应也关乎人心向背
2018-10-16 10:41:00 来源: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于泽
  近期,有几起政府对舆情的公开回应引发了新的舆情,引人深思。
  10月7日,四川达州市区某路段突发地陷,导致两家4人坠入被土方吞噬。此地段是先给一条小河流“盖上水泥盖”,再在其上布置管网、建设城市社区,因此网上很多人怀疑是地下工程质量问题。而在当地政府回应中,先是将事故定性为“路面塌陷意外灾害”,再将回应当成对各级领导及救援工作的表扬稿。
  影响更大的是河南鲁山“冰释前嫌”强奸案,鲁山县检察院积极促成案件双方“冰释前嫌”,引发专家对其合规性的质疑和舆论不满。河南检察院作出回应,主要是三层意思:一是宣传的角度把握得不是太好;二是释法说理做得不够充分,让公众以为取保候审就是一取了之;三是鲁山县检察院相关表述错误、用语明显不当等。
  官方回应舆情民意,基本目的是沟通,体现权力对人民负责。但上面两则回应却引发新的质疑。有传播专家将达州市的公开回应作为案例进行数据分析,认定其为“官方舆情回应失职”;河南省检察院公开回应被认为“避重就轻”“低估公众认知能力”。都没有达到回应沟通的目的。
  面对突发事件,积极回应是上策。现在很多地方能够做到及时回应。但回应什么、怎么回应,是否预先考虑了回应的效果,仍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和深思。
  在舆论场中,公开回应等于一场“公开办公”,提出问题,设定原则,分析问题,公布解决方案。问题是公开的,往往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办公地方是虚拟的,但有办公人员,有办事人员,有人民群众。
  在这种“公开办公”中,有关部门和相关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呈现在公众面前,纤毫毕现。能力是一个问题,方法是一个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态度与作风。地陷夺走4条鲜活生命,政府回应却只顾表扬领导的关心,这是态度和作风问题。检方促成强奸案双方“冰释前嫌”,这明明涉嫌违法和渎职,回应却说是用词不当、宣传角度把握不好,这同样是态度和作风问题。
  官方回应,在人民群众面前应当胸怀坦荡,实事求是,出现错误就勇于承认、及时纠正,勇于担当。以担当赢得人民信赖和尊重,增强公信力。如果粉饰开脱,甚至违背基本情理,不仅得不到人民的信任,还会疏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在一场“公开办公”中,第一原则就是真心诚意,直面问题,善于释疑解难,接受人民评判。事实上,如何回应这个问题,也关乎人心向背。
  【编辑 杨京】
  (作者:杨于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