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中心病人出院难 最长住院患者达12年

2013-12-09

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精神病人的权益,条款规定包括病人住院需自愿,随时能出院等。相应地,如果精神病人不愿出院,或家属不接出院,院方也不能强制患者出院。不少患者长期滞留医院,不仅不利于自身康复,也令新发患者入院更加困难。而为出院患者提供的“中间一站”康复跟踪服务,尤其盼望各部门拿出迅速而有效的行动。

昨天下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二病区,50岁的郑女士站在活动室里,自顾自地高声唱着“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一边还给自己打拍子。周围的病友们习以为常,没有人关注她。

郑女士患有精神分裂,住院已经12年,是目前该中心“院龄”最长的病人。她已经习惯了住院生活,觉得这里比在家里好。病区主任周新芳说,郑女士一直由她母亲照顾,近几年老人行动不便,到医院探望的次数很少。郑女士常年治疗及生活起居,都由医护人员承担。

37岁的林女士两年前因精神分裂住院,病情完全控制后,出院不久,却因双亲过世被姨妈重新送回中心,一直住院至今。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务处主任刘连忠说,目前该院长期滞留的病人有60人左右,约占患者总数的20%,时间长的已经住了超过十年,短的也有两三年。

长期留院不利于患者康复

导致精神病人出院难的原因很多。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程五福说,精神疾病的治愈率和内科疾病的治愈率差不多,在70%左右。与内科疾病不同的是,精神病人常常会出现意识减退、反应淡漠等症状,对今后没有计划,任人安排,他们难以主动提出出院要求。

有些家属让病人留在医院,就如同“卸包袱”,虽然花了钱,但少了监护和护理的大麻烦。这是导致“出院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也有病人因家庭情况特殊被迫留在医院,比如家中只剩老人,无力看护等。

实际上,长期滞留也不利于病人本身的康复。刘连忠说,当前医院通常只能提供封闭化治疗,其实出院后的心理、社会功能的康复训练更重要,如果长期住在医院,病人的表达能力、应对能力、适应社会等功能将会减弱甚至丧失,难以回归正常人生活。

“中间一站”盼各部门支持

程五福认为,必须设置一个“中转环节”,让达到出院标准的病人,继续康复、适应,最终回归社会。否则,对于精神病人来说,要么长期住院,要么出院后被关锁家中,对病人、家庭、社会都不利。

市精神卫生中心与市残联计划开展“中间一站”项目,立足精神病防治网络,进入社区,为病人提供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采访中,医生们表示,精神病人的治疗,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其影响与防治已经成了社会事务。程五福认为,让滞留精神病人尽快走出医院,回归社会,除了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外,还需要红十字会、慈善、残联、民政等其他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End-


文/记者  编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