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购物“漏扫码”4次被刑拘,律师解读:为何构成盗窃罪?

发布时间:2025-09-20T18:31:30+00:00 | 更新时间:2025-09-20T18:31:30+00:00
要点速览:

女子购物“漏扫码”4次被刑拘事件概述

近日,一则“女子购物时4次故意漏扫码被刑拘”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该女子在某超市购物过程中,通过故意漏扫部分商品条码的方式,先后4次实施逃单行为,累计金额达数千元。超市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录像发现异常后报警,警方介入调查后认定其行为涉嫌盗窃罪,依法予以刑事拘留。这一案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超市自助结账系统安全性的讨论,更让人们重新审视“漏扫码”行为的法律性质。

为何“漏扫码”可能构成盗窃罪?

从法律角度看,“漏扫码”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是否符合刑法中关于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

主观方面: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在此案中,该女子4次实施“漏扫码”行为,表明其主观上具有明显的非法占有目的。她明知商品需要扫码付款才能取得所有权,却故意规避这一程序,试图不支付对价就带走商品。这种主观故意是区分盗窃行为与过失行为的关键。如果是偶然一次疏忽漏扫,可能属于民事纠纷范畴;但多次故意实施,就明显超出了过失的范畴。

客观方面:符合“秘密窃取”特征

“漏扫码”行为符合盗窃罪中“秘密窃取”的特征。行为人在超市工作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故意不扫码的方式将商品带出超市,实质上是在权利人未察觉的情况下转移财物占有,这与传统盗窃行为具有相同的本质特征。虽然行为发生在公开场所,但采取的手段具有隐蔽性,仍然属于“秘密窃取”。

数额与次数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同时,两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即使盗窃数额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也可构成盗窃罪。本案中该女子4次实施漏扫码行为,无论从累计金额还是作案次数来看,都已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超市自助结账系统的法律风险提示

随着新零售模式的发展,超市自助结账系统日益普及,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法律问题。消费者使用自助结账系统时,实际上与超市建立了买卖合同关系,扫码付款是履行合同义务的关键环节。故意漏扫码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合同欺诈,同时侵犯了超市的财产所有权,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商家应加强技术防范与管理

商家在推广自助结账系统的同时,应当加强技术防范措施,如安装高清监控、设置随机抽查机制、完善报警系统等。同时也要明确提示消费者法律责任,在显著位置设置警示标识,说明故意漏扫码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起到警示和预防作用。

消费者应增强法律意识

消费者应当认识到,自助结账不等于无人监管,任何试图通过技术漏洞非法获取商品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追究。即使是小额商品,多次故意漏扫码也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建议消费者在自助结账时仔细核对扫码商品数量,避免因疏忽或故意引发法律风险。

结语:莫以恶小而为之

“女子购物时4次故意漏扫码被刑拘”案件给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犯罪形式可能发生变化,但法律的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任何以非法手段侵占他人财产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此案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恪守诚信原则,不要因为看似“小聪明”的行为而酿成大错,最终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

« 上一篇:任家萱婚礼现场直击:感人瞬间与幸福细节全记录 | 下一篇:中国汽车视频网:一站式视频平台,探索汽车世界的无限可能 »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