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万里同志政治遗产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万里同志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领导人,其政治遗产在十八大后的治国理政中持续产生深远影响。万里同志主政安徽期间推动的农村改革,以及在全国人大委员长任上对民主法治建设的贡献,与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形成历史呼应。本文将从改革精神、法治思维和民生情怀三个维度,探讨万里政治遗产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一、改革先锋精神的当代延续
万里同志在安徽推动的"包产到户"改革,体现了敢闯敢试、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改革方法论。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种一脉相承的改革勇气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中得到彰显。2015年启动的农村"三权分置"改革,与当年万里推动的农村改革同样注重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体现了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
二、法治建设思想的传承创新
担任全国人大委员长期间,万里同志强调"立法要面向实际",推动了一系列经济领域立法工作。十八大后,全面依法治国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法质量与效率显著提升。2015年新修订的《立法法》明确扩大地方立法权,与万里同志主张的"立法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理念高度契合。近年来《民法典》的编纂实施,更是对老一辈领导人法治理想的当代实践。
三、人民至上理念的时空对话
万里同志"要相信农民会种田"的群众观,与十八大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在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领域,新时代的治理实践延续了万里同志尊重客观规律、贴近群众需求的施政风格。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正是对包括万里同志在内的改革开放先驱者们初心的最好回应。
新时代背景下万里改革精神的回响
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设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在制度层面延续了万里同志倡导的"大胆探索"精神。在应对百年变局的新征程中,万里同志留下的政治遗产——包括实事求是的决策原则、法治导向的治理思维、植根人民的执政理念,持续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历史镜鉴。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推进伟大事业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