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薪火相传: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的教育根基
坐落于上海市杨浦区的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简称齐一小学),自1928年建校以来已走过近百年历程。作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公立小学,学校始终秉持"让每个孩子都闪光"的办学理念,在传承与创新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生态。从最初仅有的几间平房教室,发展到如今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特色课程体系的示范性小学,齐一小学的变迁史正是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历史沿革与文化积淀
齐一小学的前身可追溯至民国时期的私立小学,1956年改为公立并正式定名。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形成了"严谨、求实、活泼、创新"的校风,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校园内保留的历史建筑与现代化教学楼交相辉映,墙上历任校长的教育格言、优秀校友的事迹展示,构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潜移默化地传承着学校的文化基因。
课程体系的创新实践
齐一小学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构建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维一体的课程体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自主研发的"小小工程师"系列课程,将STEM教育理念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学校依托杨浦区"创新实验区"优势,开发了机器人编程、3D打印、无人机操控等前沿科技课程。同时保留并创新了传统文化课程,如沪语童谣、江南丝竹等非遗项目,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课程特色。这些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体现了学校"面向未来,扎根传统"的教育智慧。
教学方法的变革与突破
齐一小学积极探索"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推行"问题导学-合作探究-精准指导"的教学策略。教师团队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方式,持续优化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推行"整本书阅读"计划,数学课堂引入游戏化学习,英语教学开展戏剧表演活动,这种跨学科、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作为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校,齐一小学率先建设"智慧教室",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大数据分析学情,教师能够进行个性化辅导;借助虚拟实验室等数字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疫情期间,学校快速响应的"云课堂"模式保证了教学连续性,这一创新实践入选上海市在线教学优秀案例。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齐一小学通过"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等机制,构建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发展梯队。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赴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交流学习,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近五年有十余项课题获市级以上奖项。这种"教学研一体化"的教师发展模式,使学校形成了既有教育情怀又具备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创新性地建立"家长智库",邀请具有专业背景的家长参与课程开发;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教育议事会",增强家校沟通效能。同时与周边高校、企业、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职业体验日""社区服务学习"等活动,构建了开放共融的教育生态圈。
面向未来的教育展望
在新的历史时期,齐一小学正积极推进"未来学校"建设计划,着重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跨文化理解力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学校计划进一步优化校园空间设计,建设创新实验室、开放式学习区,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同时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与海外姐妹校开展深度交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小公民。
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近百年的办学实践表明,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所历史名校既珍视教育传统,又勇于拥抱变革,其经验对于思考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齐一小学将继续书写育人新篇章,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