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见习记者甄子萱、通讯员孙梦嘉)9月1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报告厅内掌声雷动。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教授,为高一新生带来了一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这位毕生致力于测绘遥感研究的科学家,用自己的人生故事,诠释了“留学”“创新”“未来”三个词的真正含义。
“你们知道吗?我在德国留学时,用一个礼拜就改进了他们的大面积图像处理软件。”李德仁院士的话引来全场惊叹。1982年,他远赴德国留学,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通常需要五六年才能完成的博士学业。面对国外优厚待遇,他毫不犹豫选择回国,“我夫人常说,中国人要给中国干活!国家和人民培养你多年,你得像头牛一样回来,为国家和人民多挤奶!”
回国后,李院士坚持长期投身科研一线。“我们要做就做别人没有做过的研究,要解决就解决国家最急需的问题。”在他的带领下,团队研发了我国自主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吉奥之星”,打破了国外软件长期垄断的局面;研制出移动测量系统,成果应用于国庆70周年阅兵;构建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使我国分辨率提升至亚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虽已年近耄耋,但李德仁院士的探索从未止步。展望未来之路,他的神情无比坚定。“我们要在2030年建成由258颗卫星组成的‘东方慧眼’星座,实现5分钟内对全球任何地点的实时观测。”说话时,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年轻人般的光彩。
干劲儿背后,是李院士为国家奉献终生的情怀。“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为党和人民奉献到老。这就是人生的哲学,任何中国人都应该按照这个方法来做事。”硬核的实力、质朴的话语让在场师生为之振奋,报告厅内,掌声一次次响起。高一(4)班的万方泽同学深受触动,“李院士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中国人有能力走在世界前列,作为华师一的学生,我有自信和力量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一堂开学课,尽显报国情。课后,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正式聘请李德仁院士担任该校学生科学院荣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