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并举行盛大阅兵,这是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今天上午,武汉大学院士李德仁、刘胜,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胡德坤、肖永平受邀,在纪念大会现场观礼。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今天,我作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受邀在北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内心感到无比自豪与无上荣耀。80年前的今天,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中华民族史册和人类和平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80年,是祖国腾飞的80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有幸成为国家科技飞速发展的见证者和实践者。我国遥感卫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跨越式发展,在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也为实现联合国可续发展目标提出了中国方案。我们一定要勇于担负时代的责任和使命,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为世界的稳定繁荣不断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从左至右: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明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跃校友、刘胜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刘胜:站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观礼台上,我的心中满是荣光与使命。徒步方队的铿锵步伐彰显和平决心,装备方队的钢铁洪流中,那些嵌入核心的“中国芯”格外牵动我心。从芯片到整机,从元器件到系统集成,战机的精准操控、信息的高速传输,都离不开集成电路和芯片封装等关键技术支撑,这正是国防科技自立自强与国家实力跃升的生动体现。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面对集成电路关键技术“卡脖子”的挑战,我和团队将以阅兵的科技自信为底气,扎根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等核心技术攻关,兼顾“从0到1”的突破与“从1到N”的转化,让“中国造”封装技术服务国防、赋能产业。同时,作为武汉大学的教育工作者,我会带着阅兵式上汲取的力量,坚持“四个面向”,在芯片封装这一细分领域做到极致,为科技强国筑牢“芯”基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芯”动能,更要培养出一代代敢啃硬骨头、能打攻坚战的青年科研人,让科技报国的薪火永远相传。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名誉院长胡德坤:我非常荣幸地应邀参加了中央三部委联合召开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天安门九三胜利日阅兵式观礼,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倍感荣幸,感慨万千。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其根本原因是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抗战胜利后,又领导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抗日战争也就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对中国抗战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充满自信,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满怀期待。气势恢宏的阅兵式,展示了中国新质军事力量,向世界宣告了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我们铭记抗战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抗战精神鼓励我们永远前行。我已年届八十,还愿意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国家的复兴大业,为将武汉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贡献微薄之力。
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家高端智库国际法治研究院院长肖永平:作为先进模范人物代表,我受邀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备感荣幸!坐在天安门西侧的观礼台上,我亲眼目睹了受阅部队整齐划一的步伐和首次亮相的系列新型装备,感受到民族复兴的强大足音与和平信念的庄严宣告。极致的整齐与力量、磅礴的科技与国威、深厚的历史与传承,是一场直击心灵对震撼体念。这场举世瞩目的阅兵式不仅展现了中国精度与中国强度,还展示了我国国防科技的飞跃与综合实力的强大,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标志。在这个荣耀与责任交汇的历史时刻,我能够参与其中,内心无比激动与自豪。作为一名法律人,我不仅看到了国威军威,更看到了法治的尊严、历史的正义和中国对和平的不懈追求。这也再次证明,强大的实力是维护法治的后盾,法治则是运用实力的准绳。我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努力扎根中国法治实践,同时参与国际法治博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和平发展事业贡献法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