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张渊
通讯员 张建平
“为什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要选在9月3日?”9月4日上午,在武汉市黄陂区实验中学的思政课堂上,教师罗美玲向学生们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回答。随后,罗美玲播放了一段抗战历史视频,将大家的思绪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罗美玲正在上课
“关于抗战时期的英雄,大家可能知道不少,但你们认识这两位吗?”罗美玲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和开国将军熊伯涛的照片,学生们略显陌生、面面相觑。“他们是我们学校的校友,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实在我们黄陂,还有许多革命先烈为抗战胜利付出巨大牺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实验中学校史馆,深入了解他们的事迹。”一听说革命先烈中还有家乡人,甚至不乏自己的校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点燃,纷纷走进展厅,认真观看展览、聆听讲解。
场馆里的思政课
回到课堂后,罗美玲利用AI技术“复活”了黄陂籍抗日英烈杨学诚,与学生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杨学诚(1915-1944)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重要领导人,以清华学子身份投身革命,在鄂中地区组织抗日游击战争,29岁因病牺牲。
“抗日战争胜利了吗?我们国家现在的军事力量如何?你们吃得饱、穿得暖吗?你们生活得如何?”AI生成的杨学诚向学生们发问。
“抗战胜利了,我们有了超级航母福建舰,这是全球第二艘配备了电磁弹射器的航母。”“我们还有海上、陆上、空中无人作战方队。”“我们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享受便捷的交通和高端的科技。”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新时代中国人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学生踊跃回答
罗老师接着问道:“最好的传承是铭记,最好的铭记是奋斗。作为实中学子中最年轻的一代,该怎样去继承和发扬这种爱国精神呢?”
杨铠旭同学说:“作为中学生,爱国就要从担当社会责任做起,做一个守法的公民,维护社会公德。” 刘曦桐同学表示:“我看到阅兵时出现了信息作战方队,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保持强大,所以中学生爱国就是要好好学习。我现在在学校的人工智能社团,希望以后能为国家科技发展做贡献。”
课堂尾声,师生齐声唱起百年前的校歌:“程汤开学脉/方杨并芬芳/由来三楚多俊杰/开国首先义帜张/惟我前川之师生/要继往开来/策斯民之安康……”
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黄陂区实验中学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深度融合军地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学校与当地部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组织学生走进军营,开展军事体验活动。同时,充分挖掘黄陂红色文化资源,持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推出“寻访红色足迹重走长征路”“传承红色基因唱响红歌”等实践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打造的“校史育人”思政课程体系深受学生欢迎,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校本精品课程。通过系统梳理百年校史中的红色脉络,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在深入了解校史、地方史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民族命运与国家发展的深刻认识,取得显著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