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学第一课“钱学森精神进校园”活动走进杭州多所中小学校。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之子、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教授来到师生中间,生动讲述科学家精神,在孩子们的心中深深镌刻下科学与担当的家国印记。
9月10日,我们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这是一个满含敬意与感恩的节日,钱永刚教授在接受潮新闻专访时,结合自身过往经历,分别为教师与学生送上了深切的寄语。
“责任”是钱永刚教授给教师寄语的核心词。在教师责任的认知上,钱永刚教授认为,“责任”虽是传承数百年的核心词,但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如今,教师对“责任”二字有了新的侧重——用自身言行弘扬科学家精神,以一身正气感染学生。
“让我们的孩子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一身正气,让他们受到影响,慢慢地养成像老师一样的品质。”他呼吁,广大教师应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让学生在与教师的相处中感受正能量,逐步养成优良品格,这既是师者的责任,更是教育的温度所在。
“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则是钱永刚教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在学生成长层面,钱永刚教授对当下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深感忧虑。他指出,如今他曾遇到过18岁的学生,当被问及“对什么感兴趣”或“对什么不感兴趣”时,都只能摇头以对。这样的现状让他担忧——失去探索热情的年轻人,未来又能拥有怎样的发展?
面对这一困境,钱永刚教授提出了切实的建议。他倡导学生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多阅读课外书,多多培养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欲。“课外书不必逐字逐句精读,哪怕只是随手翻阅,也能开阔眼界,补充课本之外的知识。而让学生主动翻开课外书,关键在于守护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才会愿意主动阅读、主动思考。就像了解‘基因’的概念、知晓‘东风-16’这类大国重器的概况,‘知’与‘不知’有着本质区别。”钱永刚教授说。
采访中,钱永刚教授分享了他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也印证了阅读的力量。小学二年级时的一次家长会,老师向他母亲表扬“这孩子喜欢读书”,并建议家庭条件允许的话多支持孩子买书。这份来自老师的肯定与鼓励,让年幼的他坚定了读书的方向。从读书中尝到“甜头”的他,如今也希望将这份收获传递给更多孩子——阅读不仅能积累知识,更能滋养心灵,为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钱永刚教授的寄语,既是对教师坚守育人初心的呼吁,也是对青少年以阅读拓宽视野、以热爱驱动成长的期许。唯有教师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学生保持好奇探索未知,才能让教育回归本真,培育出有情怀、有担当、有追求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