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张静娴
实习生 徐靖豫 周守来 夏煜
通讯员 陈克茂
从咸宁的幼儿园到武汉江夏的中学,八年光阴流转,商宇走过四所学校、跨越三个学段,最终扎根于武汉市江夏区湖泗中学。这段辗转并非漂泊,而是她一步步走进乡村孩子内心的必经之路——从幼儿园被稚嫩童声唤作“妈妈”,到成为中学生口中“最怀念的老师”,她深深明白,乡村教育缺失的不只是知识,更是那份能够温暖童年的爱与陪伴。如今,她的“百宝箱”装满了孩子的欢欣,“染云间”孕育着他们的自信,英语课堂回荡着笑声——每一处细节,都烙印着她对乡村讲台最温柔的坚守。
第一排右一为商宇
“百宝箱”里充满对学生的爱
2022年,商宇成为湖泗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兼任道法、美术、劳动等课程。在这个乡村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占到三分之一,随迁子女、单亲家庭的情况也很常见。在湖泗中学,商宇办公桌旁那个显眼的“百宝箱”,几乎无人不晓。那不是一个普通箱子,里面整齐摆放着她自费购买的笔记本、彩色笔、零食和糖果。“每月花上几百元,对我而言不算什么,但对这些孩子来说,也许就是一整年最甜的回忆。”她说。
这份坚持,源自她对乡村孩子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她至今记得浩浩(化名)——一名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全的留守儿童。他曾在课堂上用绿色粉笔把自己涂成“绿巨人”,有时还会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却独独听商宇的话。因为商宇发现他爱吃棒棒糖,便与他约定:“上午认真听四节课,中午奖励一根棒棒糖;下午表现好,晚上再加一根。”渐渐地,浩浩不再捣乱,甚至悄悄把营养餐放在她办公室,说:“商老师,我不饿,您留着明天吃。”
小美(化名)也曾在低谷时感受到商宇的温暖。一次英语考试失利,她沮丧地趴在桌上,商宇走近轻声安慰:“英语不是母语,一时考不好很正常。我给你些练习题,下次一定行。”之后小美成绩进步,还收到了老师准备的小零食和学习资料,“她总能看出我的情绪,也为我的每一点进步高兴”。
商宇还设计了“心愿存折”,学生可通过认真作业、课堂发言、帮助同学等方式换取积分章,攒足即可抽奖。学生小菲(化名)仍难忘第一次兑换奖励时的场景:“我选了一本笔记本,那是靠自己努力换来的,感觉特别自豪。”在她眼中,没有真正的“差生”,只有尚未被发现的闪光点。就连曾因调皮被罚站的小顺(化名),也会骄傲地告诉商宇自己想当厨师的梦想,也会因为领导力强被商宇任命为背书小组长。
“商老师的兜比哆啦A梦的口袋还宝藏得多!”学生小菲这样形容。去年冬天,她发烧请假三天,回到学校时,商宇从口袋里掏出了个暖手宝,还有几朵开得正盛的红色的花儿。小萱(化名)也记得,“之前我做树叶标本的时候不小心划破了手背,第二天商老师就给我带了创可贴和消毒水。”
她的“百宝箱”从不空置,“心愿存折”永不断更。她说:“这些孩子的心最纯粹,你付出一点爱,他们会记一辈子,以前的学生上了高中仍回来问英语题、拜年探望,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染云间”让孩子们找到自信
2023年秋,几个学生举着落叶问商宇:“老师,能把叶子的颜色印在布上吗?”这个偶然的提问,催生了“染云间”的诞生。“我觉得应该带着学生走出校园,去参加比赛,开阔他们的世界。”商宇说。
“染云间”其名别有深意:“染”取自植物拓染,材料简单、成本低廉,适合乡村学校;“云”寓意创造如云朵般自由,无关考试,只关想象;“间”则意味着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天地——不必正襟危坐,尽可放开手脚。
学生小萱(化名)初学拓染时屡屡失误:做漆扇水多染花,做扎染步骤混淆……但商宇从未批评,反而笑着说:“创作本就有意外,说不定是惊喜。”她陪着她一次次尝试,鼓励她勇敢下手。如今,小萱的作品不仅被挂在染云间工坊的墙上,更荣获区级奖项。
小菲(化名)也是如此。第一次做树叶标本总敲不出纹理,商宇就蹲在一旁,耐心教她摆叶、运力,温言鼓励“多试几次就好”。后来小菲的作品获得一等奖,站在领奖台时,她最想感谢的便是商老师。
为了让课程更系统,商宇自购十余本专业书籍,与同事共编教案;学校没有生物老师,她就带学生认植物、拍照片、查资料,花一年时间编成《湖泗中学拓染植物图鉴》,从食堂墙角的苜蓿到操场边的狗尾草,从教学楼后的构树到宿舍旁的檵木,她拓染了学校所有可见的植物,挂上墙进行长期观察,最终总结出上色效果最鲜艳、时间最持久的32种植物。
小菲说:“收到小册子之后,我发现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有关植物的知识,平常在校园里走动的时候也会留意周边的一些植物。”如今,“染云间”已从拓染工坊扩展至非遗传承天地,手绘油纸伞、烧箔画等陆续引入,学生作品累计获区级奖6项、市级奖1项、省级奖1项。
每当看见孩子们专注敲打叶片的样子,商宇便觉得一切值得:“有些孩子从前不敢开口、不敢动手,现在能自信介绍自己的作品——‘染云间’敲出的不仅是图案,更是他们的信心。”
“快乐学习”让英语学习不再枯燥
“上课啦!”周四晚上的英语自习课,教室里传来阵阵欢笑。这是商宇设计的“英语游戏课”:学生玩“击鼓传花”,鼓停之时,持“花”者须快速说出黑板上的单词,答不出就在脸上贴纸条。小菲说:“贴纸条时大家都笑,下次我更认真背单词,就怕答不上来。”
对商宇而言,“快乐学习”一直是她秉持的核心教育理念。她清楚乡村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如果课堂枯燥无聊,孩子怎么可能喜欢?”因此她常把课堂搬到室外:在操场指着枫叶学“maple leaf”,闻着桂花记“osmanthus”;设计英语情景剧,让孩子扮演小动物记句型;甚至将拓染与英语结合,让学生用英文标注植物名称,“看着自己的作品,单词记得更牢”。
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枯燥的英语也变得十分有趣,学生们慢慢爱上英语、成绩也有提升。最让商宇欣慰的是小玉(化名)的转变。2022年刚接手时,这个女孩曾因与英语老师争吵而拒绝听课,常说“我永远学不好英语”。商宇没有批评她,而是与她约定“每天背5个单词,换一根棒棒糖”。从抵触到主动提问,小玉逐渐将英语变成强项。如今读高二的她英语稳定在130分以上,她在信中写道:“人生一定要遇到一位好老师,是您让我觉得学英语很快乐。”
从幼儿园到中学,从英语到道法、美术、劳动课,商宇始终践行“快乐学习”:为新生创作班歌增强归属感,为九年级设计毕业典礼留存仪式感,甚至自习课也让学生组队讨论、“老师只需从旁指点”。
如今,商宇已获得62项区级至国家级荣誉,论文与教学设计屡屡获奖,但她最珍视的仍是学生的笑容:“看到他们从怕英语到爱英语,从不敢动手到赢得奖项,所有付出都值得。乡村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让孩子相信‘学习很快乐,我能行’——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