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卢隽慧 谢晓涵
秋光正好,师道传承。日前,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中学隆重举行“承大先生志·育时代新人”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一场以“传灯”为喻、以“承志”为核的温馨仪式,让教育薪火在师徒掌心之间熠熠生辉。
聘书为约,传承启程。仪式伊始,学生代表手捧精心设计的东坡笺聘书,走向指导教师与新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以大先生为志,为教育立心……”墨香氤氲中,一行行育人箴言映入眼帘。孩子们轻声致语:“致敬师者,愿共传教育薪火”,用最纯粹的声音叩响传承的大门。
刘芳校长以苏轼黄州耕读的朴素精神勉励全体教师:“结对不求形式繁复,但求实效——师傅传授一个方法,徒弟提出一个困惑,便是对‘大先生'精神最好的践行。”
心声传递,传承有诺。“能成为新教师的引路人,我既荣幸又责任在肩。未来会毫无保留分享经验,和徒弟一起践行大先生精神。”语文指导教师邓艳芬的话语中充满使命感。
新教师周逸凡也难掩激动:“这次结对让我找到了成长方向,感谢学校搭建平台,今后会虚心向师傅学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师徒真挚的话语,道出了教育传承中最动人的双向奔赴。
三礼相传,匠心承续。拜师环节简约而不失庄重,以“三礼”凝聚师道传承的温度。
问学卡递疑:新教师将“如何融家国情怀于教学”“怎样引导学生化解矛盾”等困惑书写于东坡问学卡上,导师接过卡片,一分钟内道破关键,字字凝练却直指核心;
经验贴传艺:指导教师将多年积累的“用故事会激励表达”“靠小组制培养责任意识”等实用方法写于便利贴上,徒弟郑重将其贴于工作笔记首页,视为解忧匙、引路石;
拱手揖承志:新教师行古礼、躬身揖心,致谢“愿承大先生之志”;导师还礼回应“共携教育心,与你同成长”。这一刻,传统与现代在教坛交融,师道在仪礼中生生不息。
明灯启路,“星”火相传。仪式的高潮,是星星灯的依次点亮。指导教师为徒弟点燃手腕灯带,嘱托“以光明引前路”;新教师为同伴点亮星光,相约“共承薪火、并肩前行”;校领导点亮引领之灯,喻示学校、导师与新教师三方共绘教育图景。
灯光渐次明亮,师徒在协议上郑重签名,许下“每周倾听一名学生”“每月共读一本教育经典”“每周互听一节课”的承诺。闪烁的星光映照着每一双坚定的眼睛,也照亮了教育者共同的远方。
仪短情长,薪火不熄。这场以“灯”为媒、以“传”为魂的仪式,不仅是对红钢城中学教师文化的生动诠释,更是对教育传承最美的礼赞。未来,师傅们将以灯引路,徒弟们将追光而行,共同在育人之路上写下温暖而坚定的新时代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