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敲下17万字,他将大学生活写成一本书
2025-09-13 13:25: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邹浩

通讯员 张丽 邓醒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胡邈的自传体散文集《逐梦汤逊湖》正式出版。这本17万字的作品,除了记录了他四年校园生活的点滴,更藏着他仅用左手书写的励志故事。

胡邈出生于湖北秭归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由于母亲生产时的意外,他的右侧肢体肌理能力偏弱。虽几经求医有所好转,但右手始终无法进行精细操作。

小时候,父亲坚持为他讲睡前故事,指导他阅读各类书籍,并鼓励他用左手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作家叔叔的帮助下,他的写作水平开始突飞猛进。“我小时候读过不少诸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励志名著,让我对自己与别人稍有不同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思考。”胡邈说,真正让他感觉与常人并无二致的自信,来自自己小学二年级在当地报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

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胡邈尽管也遭受过考试失利的打击,但文学梦一直深藏在他心中,先后发表过十几篇文章,余秋雨的散文更是他的最爱。

2021年高考结束,面临填报中文专业还是新闻专业的志愿选择,胡邈无意间看到新华社前社长郭超人的一句话: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于是毅然选择了“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的新闻专业。

进入武汉东湖学院,为胡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专科三年,胡邈的校园生活被学习、竞赛和各类实践活动填满:课堂上认真记下每一笔笔记,课余时间组织班级活动、参与学生会工作,还牵头创建“小橙故事”社会实践队。他的书桌抽屉里,整齐码放着“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证书,还有学科竞赛获奖证书——这些都是他用左手一笔一划“挣”来的硕果。

“汤逊湖的风、教室的灯光、宿舍的夜谈,都是我写不完的素材。”胡邈说,汤逊湖畔的校园日常是他创作灵感的来源。

《逐梦汤逊湖》分为“掩卷深思”“笔墨人生”“一路风景”“青春印记”“汤逊湖畔”五个篇章,分别记录下胡邈对读书心得、文学思考、江城游记、青春成长、校园活动等方面的感悟。

去年,胡邈又顺利通过专升本考试,如愿成为学校新闻专业的本科生。

在东湖学院的大学时光,胡邈从没觉得自己“不一样”:和同学一起竞选学生会主席、带领班级拿集体荣誉、组队参加学科竞赛,甚至比同龄人“更拼”。“学校和老师们没把我当作‘需要照顾的人’,而是给了我和大家一样的机会,这才是最珍贵的。”他说。

“胡邈的左手掌纹里,藏着当代青年的韧劲。”武汉东湖学院法新学院院长胡蕾告诉记者,学校从不会因为学生的“特殊”而降低要求,而是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大一时,胡邈跟着学院捕梦计划志愿服务队,到武汉新洲农村支教一个月,自己洗衣、做饭、写报告、做总结;大二起,他就组建了自己的“小橙故事”社会实践队,将目光聚焦在家乡秭归的脐橙产业和屈原文化上。学院不仅为实践队配备了专业指导老师,院长胡蕾还亲自担任带队老师,从选题策划到实地调研都全程参与;学校还为团队提供了摄影器材、实践经费等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开展工作。该团队连续两年获批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入选团队、湖北省“三下乡”重点团队。

谈及未来,胡邈表示,自己打算从事新闻相关工作,继续为家乡的品牌、文化进行宣传推广。他特别欣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句名言:当我回首自己的大学时光时,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也不会因虚度光阴而后悔,我要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逐梦之旅上去。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