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谭玲 张笑语
“迎新现场居然见到机器人新生!太酷了,咱学校的科技实力很强大嘛!”中南民族大学新生唐帅感慨道。当科技浪潮与大学迎新季邂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9月13日,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迎来了两位特殊的“新生”——机器人“和合”与“团结”,它们为2025级新生报到增添了一抹亮眼的科技色彩。
灰色机身搭配科技感十足的线条,胸前印着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的标识,还穿着新生校服……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迎新点,“和合”“团结”一亮相便成为全场焦点。新生们纷纷驻足,与这两位“新同学”互动,镜头里定格下人机共融的温暖瞬间。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院长杨春勇介绍,给机器人穿上新生校服,既是让它们有“新生”的模样,也寓意未来人形机器人能越来越像人、越来越贴近人。“我们希望让机器人装扮成学生的形象,让它们真正融入我们,成为‘学生’之一。”
两位“科技新生”的名字也藏着深意。“‘团结’呼应了我们中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希望新生能感受到我们学校团结的文化氛围。‘和合’则取自‘和谐、合作’,也紧密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具有美好的寓意。”杨春勇院长解释道。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员,当看到学院多了位机器人‘新生’时,我特别期待,对专业相关的科技应用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2025级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新生陈前兴致勃勃地说。这样的反响,恰与学校的教育初衷契合。杨春勇院长提到,接纳这样特殊的新生,本质上是一种“专业认知”教育方式。“让学生与机器人共同生活、学习,能更早认识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机器人就在身边,学习就更具体、更生动。同时,我们也希望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人与机器如何共处,包括技术、伦理等现实问题。”目前,这两位机器人主要作为演示平台和形象代表。
现场不少新生、家长都积极和这两位“新同学”合影。“两位机器人新生的到来,让学院高端、前沿的发展方向变得更加具体和真实,不再局限于视频或虚拟概念,而是真正走到了大家身边。”杨春勇院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