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张屏 通讯员 董明 周思思
武软新生报到,机器人也来迎接(刘禹铭摄)
湖北历史类新生前50名中,有29人选择理工科类专业,其中17人报读软件技术专业,此外有5人、4人、3人分别报读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大数据技术专业。迎新刚结束,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下文简称“武软”)的新生数据显示,约六成历史类高分考生读“理”。
热门专业也文理兼招
学生轻松转换赛道的前提,是专业有文理兼招政策。
“今年,我校继续在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热门理工科类专业实行文理兼招,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等听上去偏文的学院,文理兼招的专业也很多。”该校招生与就业工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了改变生源的知识结构,适应专业文理交叉、边缘学科较多的特点,越来越多专业开始对物理类、历史类兼招,从实践来看,人才培养效果不错,这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陈家明参加第九届华为ICT大赛全球总决赛(大赛组委会供图)
在今年5月闭幕的第九届华为ICT大赛全球总决赛上率队获实践赛网络赛道全球总决赛一等奖的该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25届毕业生陈家明,高中时便是历史方向。读大学后他如鱼得水,大一时获武汉市政府奖学金,大二时获国家奖学金,如今已专升本考入湖北理工学院。
“选专业时我想好好学门技术,就选了计算机专业排名较高且文理兼招的武软。”陈家明说,到校前他也曾担心跟不上,但真正开始学习后发现完全没问题,“我觉得是因为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主,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没那么高,快速入门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漏补缺。”
在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专业等文理兼招“大户”,老师们其实也不关心学生之前学的是文是理。
陈家明的指导老师、曾任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主任的宋焱宏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就业面很广,除了偏编程的岗位对学生的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要求高一些,很多需要和人、文本打交道的岗位,文科生做都有优势。
“首先,我们学生的基本水平不错。今年我校在湖北的分数线,不管是文理都过了本科线。其次,现在更需要复合型人才。我院参赛队刚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金奖,师生们的感受就很深:大赛选拔的是能在‘真实场景中解决真问题’的技能人才,评分时不只考察技能水平,还考察职业素养、应用价值、团队合作、创新创意等,这样的团队中,偏理科思维和偏文科思维的学生都需要。”
“07后”选专业很慎重
武软新生体验学长们自制的赛车(陈一鸣摄)
今年走入大学校园的“07后”们成长于网络时代,搜索、判断信息的能力更强。多位高分新生说,选专业时自己有经过慎重分析。
“一直喜欢玩电脑,不排斥学计算机、软件。填志愿前查了很多资料,感觉这些专业的就业、升学通道比较多,所以想在大学尝试下。”采访中,一些读“理”的考生考了500多分(注:湖北2025年本科特殊招生线首选历史536分)的历史类考生说。
考了497分的胡晓蝶来自“省级文旅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十堰竹溪,她坚定地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有报道说我们县有10万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相关产业,吃上了‘旅游饭’。我觉得我学旅游再合适不过。”她说。
“大学是最好的认识自己、发展自我的平台。很快,同学们就会发现,专业只是大家的一个成长舞台,学校还有各类社团、大赛、创新创业活动等托举你们成才,希望大家尽力去试。”武软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说,当前,学校正紧紧围绕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创建全国一流职业本科大学,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师资队伍、拓展国际合作。“我们将全力打造多元化成长平台、丰富优质教学资源与畅通的发展通道,助力同学们夯实发展基础,培育创新精神,赋能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