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陈莹
9月16日晚,“聆听长江·第二届长江音乐周”系列活动之一——武汉音乐学院大型民族音乐作品音乐会在琴台音乐厅上演。本场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与武汉音乐学院承办,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和湖北音协各民族管弦乐专业学会担纲演奏。
音乐会以上下半场两部大型原创作品呈现荆楚音乐的独特魅力。上半场以民族管弦乐组曲《和鸣》拉开序幕,作品由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创作,分为六个乐章。此次演出选取了《楚宫夜宴》《桃花流水》《楚腰》《穆商殇》四个乐章。
在古老编钟与现代民族管弦乐的对话中,《楚宫夜宴》(作曲:胡晶莹)以华丽的音色描绘出楚国宫廷的盛大景象,展现出楚乐“钟鼓谐鸣、雅俗共生”的恢宏气象。《桃花流水》(作曲:姬骅)则以清丽的旋律和灵动的节奏,营造出江汉水乡的温婉诗意,令人心神宁静。《楚腰》(作曲:吴霜)延续楚文化中独特的舞蹈气质,音响层层推进,仿佛再现“轻盈曼妙、若飞若翔”的舞姿。《穆商殇》(作曲:赵曦)以深沉的旋律和低沉的音响表达祭祀、追悼的意味,将观众带入庄重肃穆的历史氛围。作品既独立成章,又相互映照,体现出“八方之乐、和而鸣之”的文化寓意,也彰显了编钟这一古老乐器与现代民族管弦乐之间的和谐对话。
短暂休息后,下半场的民族管弦乐《楚魂》(作曲:龚华华)将音乐会推向高潮。作品分为《筚路蓝缕》《天歌地舞》《章华长袖》《奋翅而飞》四个乐章。它以古楚地域的民间音乐为素材,结合作曲家对楚国文化精神的理解,展现了荆楚大地的历史与风貌。从艰苦创业的坚毅,到纵情山川的豪迈,从浪漫舞姿的诗意,到奋发腾飞的昂扬,音乐描绘了一幅幅激荡心灵的音画。整部作品不仅是对楚国历史与文化的艺术化再现,更是对当代荆楚儿女精神风貌的礼赞。音乐在恢宏与婉转之间切换,既承载历史记忆,又映照现实情怀。观众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既回望历史风采,也感受当下湖北发展的蓬勃力量。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江奔流,楚韵悠长。整场演出以荆楚文化为内核,既传承了传统音乐的厚重底蕴,又融入了当代创作的审美追求,在编钟与丝竹的交织中,奏响了“长江文化艺术季”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