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张屏
通讯员 董明 周思思
备赛两个月就以“AI面试官——多模态一站式智能招聘系统”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下文简称“世校赛”)总决赛争夺赛“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高职组金奖,9月16日,获奖团队队长、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大三学生吴倩说:“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不会很慌。大赛要求的‘以真项目、真任务做出真成绩’,本来就是我们的学习日常。”
同学们的日常功课就是真实项目
原来,这个4人金奖团队中,有3人出自软件技术专业现场工程师班。该班采用“AI+真实场景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围绕生产运营、技术管理与服务一线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与实训,实行校企“双导师制”联合授课,还有AI为全流程赋能。“大一进校后,我们每学期都会让同学自由组队,以团队形式完成一个项目。”团队中的AI算法工程师陈涵和软件开发工程师余子雄笑道,他们在班上也是一队的,之前做过MES仓库管理系统。
这次选择做“AI面试官”,灵感也来自合作企业的痛点“招人不快、招人不准”。队员们跟着老师们走访了多家“武汉・中国光谷”市域产教联合体成员企业开展调研,很快提出了解决方案:首先用文本大模型快速初筛简历,此后机器人面试官使用AI大模型平台生成的动态题库对求职者进行面试,多模态技术同步对面试者的面试视频进行分析并出具报告。为提高人岗匹配度,他们开发了13个维度(其中有6个基本维度)、36个粒度的综合评估体系。“我们测评了很多次,甚至故意‘使坏’让面试者故意遮住面部或答跑题,AI给他的分数确实比较低。”团队移动开发工程师、软件技术专业“3+2”专本联合培养班大三学生冯瑞冉说。
整个暑假,同学们都在攻关
“这个系统已在几家合作企业试用,HR们普遍反映这个助手好用。”指导教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学院教师周俊杰、丁沂说,常年做真项目、真任务,同学们会找项目,也能攻坚,还特别有职业精神,“整个暑假大家都没回家,每一天都从早到晚做项目攻关,因此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被评委认可、受企业欢迎的好方案。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完善系统,申请软件著作权等,推动项目落地。”
“两年前,我们开始试点‘AI+真实场景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突出‘专创融合’特色,队员们是首批吃螃蟹的。对这些在项目式教学中成长的年轻人,校企评价很高,这次参加世校赛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的赛道角逐,他们同样取得了好成绩。这些都证明,我们的教改方向契合了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学院副院长鲁娟说,接下来,这一模式将继续完善、推广,既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又具备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的软件现场工程师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将持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