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献恩师!中南民大西藏新生与5年前的支教老师重逢
2025-09-21 09:55: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狄鑫

通讯员 刘思懿 林金铭 龙华

实习生 徐靖豫

9月15日,中南民族大学南湖畔,一场等待了五年的重逢正在上演。该校2024届研究生毕业生刘相,专程从北京赶回武汉,与来自西藏山南的两位2025级新生拉巴曲珍和多吉朗杰相见。五年前在雪域高原,刘相是两人的支教老师;五年后在英雄城,他们成了刘相在中南民大的学弟学妹。

刘相(左)与多吉朗杰(中)、拉巴曲珍(右)在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合影

2020年,刘相作为中南民大第22届研支团成员,曾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中学支教。他用轻松的课堂点燃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用相机带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些启蒙悄然发芽,最终在五年后结出硕果。两条洁白的哈达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多吉朗杰和拉巴曲珍正用藏族最崇高的礼节,在民大校园迎接这位曾经改变他们命运的老师。

拉巴曲珍向刘相献上哈达

“老师,你的变化好大!”见到刘相的那一刻,拉巴曲珍和多吉朗杰不禁感叹道。五年时光,足以让两位青涩的少年成长为大学生,也让曾经的老师刘相完成了从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到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的身份转变。

重逢当天,刘相带着两位学生参观中南民大的校园。波光粼粼的南湖畔,书香四溢的双子塔前,蕴含多元民族文化的博物馆内,都留下了三人的身影。作为学长,刘相细致地介绍着校园里的一切,包括双子塔哪层赏日最美、食堂哪个窗口最好吃、最适合自习的角落是哪里……

“看到他们从青藏高原来到中南民大,我觉得特别有缘分。”刘相微笑着说道,“五年前,我作为支教团成员,曾经见证过其他支教老师与学生重逢的温馨场景,如今我也成了这样美好故事的主角。”

三人在南湖畔合影

“终于亲眼见到老师曾经讲述的民大校园,学校的环境非常美!”拉巴曲珍兴奋地分享着她的大学初体验。多吉朗杰也对大学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我想在这里学习摄影、吉他,还计划考取驾照。”

“当年我就告诉老师,一定要考上大学。”多吉朗杰说。高考填报志愿时,两人不约而同地将中南民大作为首选。拉巴曲珍还受到了刘相生物课的启发,最终选择了药学专业。

刘相表示,拉巴曲珍和多吉朗杰成功考上大学,让他更加坚信教育的力量,也更深刻地理解了研究生支教团那句话的含义:“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他特别提到,这份成就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止我一名老师,还有教数学的杨涵超、教历史的杨花等队友,是集体为他们铺就了求知路。”

展望未来,多吉朗杰坚定地说:“我的家乡正在大力发展电力事业,我希望多学一些相关知识,将来为家乡的电力建设贡献力量。”拉巴曲珍也立志学成后返回西藏,用所学的药学专业知识服务家乡。

这场跨越五年的重逢,不仅是师生情谊的延续,更是教育扶贫、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从中南民大研支团赴藏支教,到西藏孩子考入民大,完成了一场关于爱与希望的“双向奔赴”。

临别之际,刘相寄语两位学生:“希望多吉和曲珍可以在大学找到兴趣爱好,不断沉淀自我,走出属于自己的成长道路。”曾经同样在西藏支教的杨花老师也送来祝福:“希望两位同学在大学这个新的篇章中不断突破,在中南民大这个‘宝藏大学’里找准人生方向,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