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成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们的教材
2025-09-21 14:35: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张屏

通讯员 虢小鹏

同名电影热映、引发大量打工人共鸣的《长安的荔枝》,正在成为老师们的教材。

9月19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题培训在武汉市光谷第七小学举行,培训课之一就是“从《长安的荔枝》 看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武汉东湖高新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刘雅莉做培训

“唐代小吏李善德跨越五千余里运送鲜荔枝的‘不可能任务’的故事,其实是个体通过综合运用知识、迭代试错、整合资源来达成目标的过程,期间他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和高阶思维能力,强化了情感价值体验。这与当前教育改革所倡导的核心素养培养,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目标,形成了深刻的共鸣。”授课的该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说。

光谷七小教师袁佳琦做分享

“以教育者的眼光看,李善德遇到了一个完美的‘驱动性问题’,它真实、紧迫、复杂,具备挑战性和开放性,他必须调动他的一切知识、技能和资源来进行跨学科综合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同样需要打破学科壁垒、整合知识与技能,运用主题式学习或项目化学习等方式,通过富于内在逻辑的任务链,促进学生对复杂问题的跨学科理解,这就要求老师得找到真实、复杂的‘情境切点’,并提炼一个核心驱动性问题。”另一位培训讲师、做“三(上)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报告的光谷七小教师袁佳琦说,如“我给家人做餐饭”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就可以以“我们如何为家人做一顿美味又营养的餐饭,表达我们的爱与感谢”为驱动性问题,“废物利用小能手”主题,则可以用“我们如何像‘魔法师’一样,把身边的‘废物’变成人人想要的‘宝藏’”来做驱动性问题。

“我关注的另一个点是如何帮‘李善德’搭建丰富的学习支架、助他实现迭代学习。”一位参培教师说,她的主科是语文,本学期开始兼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几乎每个学科教学中都有综合实践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如何与它们区分开?我认为是项目统整性更强,对师生统筹资源、深度探究与跨域迁移的要求更高。所以,在提出好的驱动性问题后,教师就应做好学习的促进者和支架的提供者,在项目启动时提供情境和资源支架,探究过程中提供方法和策略支架,遇到困难时提供点拨和引导,协作不畅时提供沟通和组织支架。”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老师们普遍认为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术’的内容相对好办,再往上升华到‘价值体认’比较难。对此,《长安的荔枝》也给出了很好的示范。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实践,及时给予学生价值引领,推动他们学会思考、选择、担当。未来,当他们面对未来人生中各种不可能的任务时,将能拥有李善德那样的系统思维、实践智慧、坚韧勇气与道义担当。”该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课程体系中相对于学科课程的‘另一半’,非常重要。结合光谷特色,我校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人工智能课程统筹实施方案,赋予活动课程‘数智赋能与人机协同’内涵。学校已组建了一支优秀的跨学科教科研团队,他们将设计更多新时代背景下的驱动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认同感。”光谷七小相关负责人介绍。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