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昆虫遇见思政课:华农“移动博物馆”点亮襄阳中学课堂
2025-09-28 19:50: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通讯员 王若颖

当栩栩如生的昆虫标本箱“空降”中学课堂,当大学教授的科普讲座与思政教育悄然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9月27日,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博物馆携手,将一场别开生面的“移动博物馆·科学零距离”活动带进了襄阳市第八中学和襄阳市田家炳中学,为两校师生送上了一份融合科学、自然与人文思想的“精神大餐”。

本次活动是华中农业大学积极推动城乡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创新举措。依托“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奉献精神、“阡陌学堂”的线上桥梁、“耕读学堂”的实践理念以及“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的平台优势,学校旨在打破高校与中小学的围墙,让优质科教资源在城乡间流动,为思政教育注入鲜活的时代内涵。

活动现场,华农博物馆带来的昆虫标本箱和精美展图展板迅速成为焦点。色彩斑斓的蝴蝶、形态各异的甲虫……这些平日里只能在书本上见到的生灵,此刻近在眼前,引得同学们阵阵惊叹。博物馆讲解员们耐心细致地讲述着每种昆虫的习性、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田。

周兴苗副教授《见微知著——感悟昆虫之美》的专题讲座将活动推向高潮。他从“昆虫是动物界第一大纲”的震撼数据出发,以“体分三段头胸腹,六足轻舒两对须”的口诀,带领学生轻松掌握昆虫特征;更以蜜蜂传粉、蜣螂循环、瓢虫治虫等实例,刷新了学生对昆虫的认知界限。尤为动人的是尾声——一段蜣螂在崎岖路途中屡败屡战、坚持推动粪球的视频。周老师由此启发学生:“一只蜣螂尚且如此坚韧,我们面对困难,又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这一发问,将科学观察升华为生命教育,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

讲座现场互动频频,师生们争相提问,周老师一一耐心解答,科学探索的热情在教室里热烈涌动。为了鼓励同学们的求知精神,活动还设置了趣味问答环节。积极回答问题的师生幸运地获赠了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科普书籍 《狮山鸿渐》 以及华农博物馆精心设计的文创。这份独特的礼物,不仅是一份纪念,更是一份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传递。

值得一提的是,在襄阳市第八中学活动期间,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襄阳八中还专门举行了党建工作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交流座谈会。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共享资源、深化合作、共同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续持续性的共建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活动成功地将“移动博物馆”变成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和科普课。它不仅是将高校资源下沉至中学的有效尝试,更是“耕读”精神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生动体现。通过亲眼观察、亲手触摸、亲耳聆听,中学生们在感知科学魅力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生态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写下了鲜活的注脚。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