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AI赋能教育新路径,湖北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与教材建设交流会在中南民大举行
2025-10-18 23:20: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狄鑫

通讯员 杨惠轩 覃晓楠

10月18日,湖北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交流会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来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湖北高等教育学会、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商讨人工智能赋能通识教育的新路径。

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发军致辞

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发军在致辞中表示:“中南民族大学将持续探索AI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实践贡献民大力量。”他强调学校将加快推进教育教学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数字赋能专项计划,把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如何让学生真正受益?‘理论+实践’成了高频词。”中南民大本科生院院长胡军浩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学校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方面的改革成果。学校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开展了一系列课程体系创新,开设了多门通识课程,覆盖全校19个学院,为构建面向全校学生的AI素养教育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学校联合企业开发虚实结合的实验案例库,努力构建“理论、实践、家乡”的三维教学框架,帮助学生参与企业相关培训,获得AI相关工程师证书。学校注重提升教师的AI教学能力,多次组织相关教师参加WPS AI培训、金山培训,着力构建“分层分类、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推动教材与数字资源建设。

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彭卫致辞

“本次会议聚焦课程、教育、教学三大核心,这三个方向恰恰对应着当前通识课程面临的挑战。”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彭卫表示,今后该学会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为高校开拓更多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湖北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交流会现场

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业部副主任缪可可提出“三个依”与“三个使”的工作思路。各高校要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核心要素融入课程,打造高水平专家团队和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感受AI时代的技术魅力,提升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交流平台并组织线下会议,促进高校间的广泛交流,联合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开展线上培训,推动教师深入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研究,共同推进课程与教材建设。北京印刷学院教师张勇斌分享:“AI通识课程核心目标是对大一学生进行认知启蒙、培养技术与批判性思维,要强调高校智能课程建设需强化学生运用AI解决问题的意识。”


与会成员提问交流

会议聚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开展了专题研讨。浙江大学何钦铭教授等5位来自不同高校的知名学者分别作主题报告,分别就计算思维培养、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践路径、Python与人工智能教学衔接、AI-ABC教学理念实践等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分享与交流。(图片由学校提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