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何若萌 农婕
在鄂西武陵山区的层峦叠翠间,一串串翠绿色的木瓜正压弯枝头。该地区作为占全国产量70%以上的药用木瓜核心产区,其所产的“资丘木瓜”以“肉厚、个大、无籽”等独特商品性闻名,而这一特色道地药材的产业升级蜕变,离不开中南民族大学药物制剂系党支部以科技驱动产业发展的持续深耕。
作为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该校药物制剂系党支部扎根湖北长阳、巴东等地,以湖北省中药材产业链建设为纽带,创新探索联合党建模式,依托科技创新,为中药材产业持续赋能。专家团队锚定产业升级需求,推动“国家资丘道地药材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等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同时示范推广“三无一全”生产技术、打造特色康养基地,以技术突破与实践创新,为资丘木瓜全产业链注入强劲发展动能,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展现责任与担当。
科技扎进泥土,技术创新破瓶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资丘木瓜作为湖北省道地药材“五大特色药材”之一,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达8.8万亩。然而,传统种植模式老化、结果母枝培养难、花量不足、生理落果严重等痛点,长期制约产业从“有量”向“提质”升级。面对传统育苗技术繁殖效率低、成活率不稳定的难题,专家团队联合当地,率先实现科技突破——2025年7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研发的“一种利用资丘木瓜根蘖扦插育苗的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该技术创新性地将植株根蘖转化为优质育苗材料,攻克无性繁殖技术瓶颈,苗木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为资丘木瓜标准化种植筑牢根基。
“515”专家团队在田间进行实地考察
针对资丘木瓜产业长期存在的种植粗放、加工低效等痛点,党支部书记葛月宾教授团队在湖北省中药材“515”行动(协同推广)的支持下,创新推出三大技术体系:一是总结长期种植经验,示范推广“轻简栽培技术”。2025年2月,在长阳榔坪镇马坪村海拔900米的标准化基地,118户种植大户和20余家合作社系统学习“一分育苗、二分修剪、三分施肥、四分防害”标准化流程,该技术使亩产提升30%,破解了传统种植的效益瓶颈。二是针对老化果园改造,推广“三整三改”技术。2024年测产数据显示,示范区亩产达7441斤,较传统种植增产43.2%,每亩增收2200元。三是抓住产地加工机遇,研制应用“趁鲜切制”技术,省去传统木瓜加工中耗时费力的水润、干燥步骤,不仅降低能耗30%,更能减少有效成分损耗与霉变风险,使产品附加值提升20%以上。湖北康晟药业有限公司等应用该技术后,显著提升木瓜片品质,产品价格实现翻番,效益十分可观。
葛教授团队代表参观资丘木瓜轻简栽培与趁鲜切制基地
这些技术成果被系统收录于葛月宾教授主编的《中国药用木瓜》一书中。作为国内药用木瓜领域的首部专著,全书从种质资源到产业开发,全面梳理了核心技术体系,填补了研究的空白,为产业标准化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产业链协同提效,数智赋能全链条管控
面对传统产业发展局限,药物制剂系党支部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高校-产业”双支部共建模式,将科技力量贯穿资丘木瓜“种植-加工-流通-标准”全链条各环节。
开展木瓜疏剪丰产培训会
在种植端,专家团队联合长阳农业产业服务中心、火烧坪乡高山中药材党支部,组织师生党员驻点攻关,推广“三整三改”老果园改造、“疏剪丰产”轻简栽培技术,协助制定《长阳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2020-2030》,打造“一圃两区三园九品”布局,建设的“国家资丘道地药材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获评优秀;在加工端,专家团队首创“趁鲜切制”工艺,制定企业加工技术规程及地方标准,通过校企产业交流会将技术送进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在流通与质量端,开发中药材追溯系统,实现木瓜从种植到加工的全程数据可视化,为5000余农户建立质量档案,还协助修订《中国药典》木瓜标准、制定3项省地方标准,推动6个品种入选湖北省首批产地趁鲜加工目录,“资丘独活”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构建起“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
政策赋能与品牌升级更让产业链“筋强骨健”。2022年,支部承办《十大楚药》编委会会议,推动资丘木瓜入选与湖北“十大楚药”同时发布的“五大特色药材”名录;同时拍摄的科普片《资丘木瓜的药用传奇》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届科普大赛(湖北分赛区)二等奖,强化品牌认知;2023年助力关口垭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撬动政策资源向核心产区倾斜,同时培育湖北康晟药业、山尔农业等标杆企业,推动资丘木瓜现代产业园建设,实现产业链高效衔接与效益提升。
三产融合拓价值,科创激活“一果多效”潜能
秉持“生态为基、产业为脉、文旅为翼”的理念,专家团队推动资丘木瓜三产深度融合,释放“一果多效”价值。
在农旅融合上,持续培育“木瓜花海节”IP,截至2025年,该活动已连续举办19届,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数百家农家乐、民宿发展,创收近亿元,昔日深山果园变身“早春网红打卡地”,形成“春赏花、秋收果、四季品加工”的全季文旅业态。
在康养融合上,专家团队推动联合国药集团、劲牌持正堂等龙头企业,打造“药企+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链,在恩施州巴东县瓦屋场村培育10名致富带头人,带动500余户脱贫,效益超5000万元;同时协助建成长阳青岗坪康养示范带、巴东森林花海药旅基地,将木瓜的药用价值与康养需求相结合,让“华中药库”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
中南民大专家代表参观资丘木瓜轻简栽培与趁鲜切制基地
在产研融合方面,专家团队推动深加工产品向多元化、高附加值延伸。除传统饮片外,湖北山尔农业开发的无菌自动化生产的木瓜果脯远销北上广深,土家嫂公司的木瓜醋打入香港市场,专家团队还积极研发木瓜轻湿膏等新品类,进一步拓展多元新消费场景,为品质提升与产业链延伸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三产融合不仅带来经济效益跃升,更实现生态与社会价值双赢。如今,10万亩木瓜林成为鄂西武陵山石漠化地带的“生态屏障”,年固碳量超万吨,控制水土流失面积达150平方公里,榔坪镇长榔河流域泥沙量减少50%以上;2024年产业链总值突破4.2亿元,木瓜种植户户均增收6824元,社评村二岩湾30户村民户均种植木瓜10亩、单项收入超3万元,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使资丘木瓜成为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