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狄鑫
通讯员 姚一琳 廖宇新 朱雨诺
75门必修课平均成绩90+、发表1篇SCI论文、斩获7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竞赛奖项……10月23日,新闻记者从武汉工程大学获悉,该校2022级药物制剂专业学生王雪如,凭借扎实的学术积累与全面的综合素养,现已推免至清华大学直攻博士,开启新一轮科研征程。
王雪如
摸索学习“闭环”,她让知识变成“思维习惯”
初入大学校园,王雪如对身份转变既满怀憧憬,又夹杂着些许迷茫。彼时,班主任古双喜教授常以专业为切入点,为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他鼓励大家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医药行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医药这一“阳光产业”中找准方向、深耕发展,助力国家实现从制药大国到制药强国的跨越。古教授的这番话,在王雪如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种子,也让她更加坚定了持续学习、继续深造的决心。
“无论走哪条路,扎实的专业知识都是不可动摇的基础。”面对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王雪如迅速摸索并建立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预习-课堂-复习-巩固”的闭环学习模式。并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学习劲头。
课前,她总是提前向老师要到PPT课件进行重点摘抄,课堂上重点攻克难点知识。就连寒暑假她也严格按照计划推进学习进度,当多数同学还沉浸在假期中时,她已系统整理出下学期的课程笔记。这份超前投入,让她在课堂上能全神贯注地跟随老师的逻辑推导与拓展内容,高效消化每一个知识点。
认真学习的王雪如
课后,王雪如同样节奏清晰。她不急于做题,而是先复盘课堂笔记与教材。在她看来,“判断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标准在于能否将它清晰阐述出来。”她会先在脑海中建立知识框架,然后顺着框架将细碎的知识点一一带出,进行“自我授课”。这种从“输入”到“输出”的有效转化,为她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王雪如的学习笔记
在王雪如看来,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习惯,而不是一个只在课堂上完成、在考试中证明的功课。当其他同学在考前突击、考后遗忘时,她已通过日常积累让知识成为思维的一部分,让她在备考周也能游刃有余、有条不紊地复习。而每晚回到寝室,融洽的氛围更为她的学习生活添上一抹温暖——大家常常热烈地讨论课业问题,彼此激励、共同成长。
“她非常自律,在学习上一直保持今日事今日毕的态度。”与王雪如同专业的室友陈圆说,无论是阶段性规划还是每日的学习进度,王雪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所以当我得知雪如拿到了清华的offer,既感到惊喜,同时也觉得一切都有迹可循。”她说。
生活中的王雪如
扎根实验室、奔走志愿服务,青春不留遗憾
大二上学期初入实验室时,王雪如也曾是“上手慢”的科研小白。复杂的实验仪器、繁多的化学试剂、精密的步骤流程,时常让她茫然无措。但王雪如坚信勤能补拙:“上手慢并不代表不适合科研。如果天生上手慢,就用勤奋认真反复练习来补偿。”别人做一遍就掌握的流程,她就做三遍、五遍,直到肌肉记忆取代生疏,直到自信取代怀疑。正是这份近乎执拗的坚持,让她从一个实验室小白,逐渐成长为能独立完成从原料制备、产物处理到相关性能测试的熟练工。
王雪如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针对化学药品毒副作用及细菌耐药性等难题,参与设计了新型抗菌材料,并以此项目申请获批了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她以天然大蒜为前驱体制备出抗菌碳点,并通过希夫碱反应与氧化透明质酸交联的方法进一步研发出一种具有pH响应机制和自愈功能的抗菌碳点水凝胶,可在伤口微环境下实现药物的持续可控释放,实现伤口急性感染的治疗,并最终将这项成果整理成文稿投递至SCI期刊。
古双喜教授评价王雪如:科研中抗压能力强、能沉心钻研,遇问题经老师点拨便会主动准备、独立解决。他还肯定其善于与师生交流,能学习他人优点并转化为自身能力。
科研与竞赛的双向赋能,让王雪如的综合能力快速提升。一次竞赛组内汇报,她以充分准备和清晰表达,展露答辩天赋,成为团队“金牌答辩人”。这份“金牌”的炼成,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刻苦打磨。赛前一周,每晚10点图书馆闭馆后,排球场旁昏黄的灯光下,总有她抱着平板反复演练的身影,直到夜色深沉。这份台下的苦功,加上指导老师徐志强的一次次模拟演练,以及学校邀请专家进行的每周指导,让王雪如在赛事中频频出彩。屡获佳绩。
暑期支教
王雪如的大学生活不止于学业与科研,她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锤炼综合素质。大一暑假,她随 “百化林志愿服务队” 赴秭归县支教一个月,为当地中学生科普棋类和地理知识,这段经历被她视为 “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以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为信念参与其中,在助人中收获成长与快乐。此外,她还参与武汉马拉松志愿服务,为参赛选手提供支持。
武汉马拉松赛事期间担任志愿者
从母校的静思湖畔到未来的清华园,王雪如坦言,自己并非天赋异禀,只是笃信“跬步千里”的朴素真理。她勉励学弟学妹,抓住青年时期的成长机遇,提前确立清晰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推进计划。面对科研失败、升学压力等挫折时,不怀疑自我,先聚焦解决眼前问题;即便对未来暂未明确规划,也先全力以赴做好当下,相信“攻克一个问题,终会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