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农作物蕴含哪些生长密码?科技大咖为小学生讲解种植技法
2025-10-25 16:55: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董菲

粮食从哪里来?油菜花为何能变成菜籽油?10月24日下午,武汉“院士专家进校园”科普活动走进武汉市汉口回民小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助理研究员关志林博士,以“周而复始——水稻和油菜的一生与科学家精神”为主题,带领学校五、六年级学生探索餐桌上农作物背后的科学故事。

此次讲座围绕学生熟悉的水稻与油菜展开,关志林博士用通俗语言拆解两大作物的生长密码:从水稻4-5月萌发、7月扬花到8-9月成熟的完整周期,到油菜9月播种、越冬后3月盛花的生长特点;同时揭秘“稻油轮作”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让学生直观理解农业生产中的生态智慧。

讲座中,关博士还讲述了科学如何推动作物“升级”:从“绿色革命”实现水稻半矮化增产,到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杂交水稻突破产量瓶颈,再到傅廷栋院士在杂交油菜领域的深耕探索。他通过科学家的科研故事,传递“爱国、创新、求实、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让同学们在聆听中理解粮食安全的深远意义。现场同学们全程专注倾听、积极互动,五年级学生刘晨曦感慨道:“原来一碗米饭要经过这么多科学家的努力!”

讲座尾声,关博士向学校赠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能绽放橙色花朵的油菜种子。汉口回民小学张熙琳校长表示,“院士专家进校园”科普活动意义非凡,在孩子们心里种下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种子。学校将把这批种子播撒进校园里的“芽芽园”劳动实践基地,让同学们亲手参与培育、见证油菜生长全过程,在劳动实践中真切感受植物生长的奇妙与农业科技的魅力,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科教育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