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教研团队深耕AI赋能,破解语文教学逻辑新密码
2025-10-28 15:45: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张裕

通讯员 张煜

10月24日上午,武汉市2025年小学“武汉好课堂”系列研讨活动暨“AI赋能小学语文教学逻辑优化的研究”在武昌区中山路小学紫阳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武昌区多所小学共同承办,吸引了全市280余名教师参与。

从“教得热闹”到“学得明白”

面对统编教材中习作单元的结构调整,武昌区小学中段语文教研员曹琍老师带领团队,聚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开展为期一年的教学逻辑优化研究。团队核心成员、中山路小学副校长王荣介绍,团队构建了“五维单元整组目标体系”,围绕“观察主题、语言积累、方法习得、表达实践、思维发展”五个维度,形成“学观察—练观察—用观察”的进阶路径,推动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AI让思维“看得见”

在课堂展示环节,郑圆老师执教《金色的草地》时,借助AI工具实时记录学生对生活中事物变化的疑问,直观呈现学生思维差异;吴远森老师在习作课上,则通过AI生成动态视频,将“调动五感写变化”的抽象要求具象化为“话变画—画变话”的进阶体验。两堂课共同呈现了“学方法—练方法—用方法”的教学闭环。

王荣指出,AI不是炫技工具,而是让教师能“看见”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发展和学习效果。团队通过“三重优化”——以学定教、活动设计、方法迁移,实现学情从“推测”到“实证”的转变。

教研创新反哺课堂实践

在教学沙龙中,三道街小学副校长邓洁表示,AI赋能课堂的核心在于打破时空限制、重构师生关系与课堂秩序,同时提升教师的观察力、预判力与评价力。吴远森老师进一步强调,教学逻辑必须清晰,内容要“想清楚、说明白、可以用”,才能实现学习成果“看得见、带得走、可迁移”。

活动还设置了AI极简课堂互动环节,武汉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书记寇晓燕与各区教研员共同体验技术赋能的教学场景。寇晓燕在总结中强调,本次活动实现了从“工具应用”到“逻辑重构”的突破,未来应构建“学科素养+数智能力+教育创新”三维融合体系,推动教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曹琍团队用一年多的实践印证:AI赋能的关键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如何用技术拆解教学逻辑、回应学生真实需求。武昌小语人正以开放姿态拥抱智能教育,让课堂更智慧,让学生的成长更有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