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建成87个人工智能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
2025-10-29 17:30: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李碗容

10月29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智涌荆楚 赋新未来”——湖北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牵引、产业能级为基础、数字底座为支撑、场景应用为导向、生态优化为保障的人工智能发展体系。

一是平台支撑作用持续巩固。坚持打基础、谋长远、塑优势,持续强化创新平台的战略支撑作用,着力构建梯次衔接创新平台体系。建成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87个人工智能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全省布局建设1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国家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晋升“国家队”。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的系统化认定与培育工作,已认定40家省级中试平台,其中,武汉长江计算服务器中试平台、湖北省智能制造中试平台分别聚焦人工智能算力、智能终端等领域,九峰山实验室是化合物半导体领域产业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科研与中试平台。

二是人才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坚持强化人才引进培育,优化专项人才服务体系,打造富有吸引力的人工智能人才集聚地。深入实施湖北省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目前汇聚了21位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院士,每年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超5000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4所在汉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学院,针对性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创新推行“科技副总”选派机制,从高校院所遴选专家派驻企业,精准对接技术需求,目前已累计选派1476名“科技副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789个,达成项目合作2763个。

三是成果涌现速度持续加快。坚持滚动实施每年突破6项重大基础研究、攻克10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20项标志性产品的“61020”全链条攻关,产生了一大批原创性标志性成果。CC超高层闪存芯片等技术国际领先、国内领跑,黑芝麻智能跨域算力芯片用于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多个领域,芯擎科技7nm智能座舱芯片打破高通公司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7%。紫东太初4.0多模态推理大模型在多个方面超越GPT-5,精测电子工业质检大模型准确率达99.95%。“劳动者”“荆楚”等20款“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加快崛起,华威科柔性电子皮肤产品行业市场占有率达60%。全球首个L3级智能架构岚图天元智架、全球首台集成AI芯片与AI大模型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等发布。

四是应用场景示范持续拓展。坚持以用为导向,畅通转化渠道,拓展场景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加速渗透。武汉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自动驾驶应用领跑全国。宫颈细胞智能诊断等8个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入选国家试点。“神农”“天问”人形机器人已联合同济、协和医院开发导诊、术前问诊等应用,“劳动者”人形机器人导览、讲解等场景应用落地花湖机场。全省首批发布106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工业制造、具身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实现快速应用。

五是体制机制活力持续激发。坚持以改革解难题清障碍,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聚焦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采用“企业出题、政府立题、联合答题、市场判题”模式,每年统筹安排约1.5亿元项目资金,面向全社会发榜求解,高效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转化体系,全面加快“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和“从1到N”的产业化跃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近三年,省级人工智能科技项目企业牵头占比增加至70%,人工智能领域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90%以上由企业牵头,省级重点实验室70%以上有企业参与。

六是创新生态服务持续优化。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力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先后出台《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强化全链条政策支持。深入推进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重组建设武汉数据交易所,打造国家数据要素市场中部枢纽。省政府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设立5亿元湖北人形机器人联合基金重大专项,依托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支持长江证券牵头设立100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全省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已达1215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0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