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向一帆
通讯员 肖玉 邱文玲
“在我们班的舞台上,一个都不能少,每一个位置都是C位!”这句承诺,武汉市汉阳区墨水湖小学的老师们坚守了十年。每周一的校园升旗仪式上,一场名为“礼”课堂的特色思政活动如期上演,没有观众只有参与者,没有配角只有主角,近6000名学子在这个舞台上绽放光芒,让思政教育真正“活”了起来。

思政课成个人“闪光时刻”
“今天哪个班上台?会带来什么新形式?”每周一清晨,墨水湖小学的校园里都弥漫着期待的气息。作为升旗仪式的核心组成部分,周一“礼”课堂已陪伴师生走过整整十年,成为学校最具辨识度的教育品牌。

与传统思政课不同,这里的舞台属于轮值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朗诵、情景剧、舞蹈、器乐合奏、合唱……孩子们化身“文明宣讲团”,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传递文明礼仪、红色文化、传统美德。“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主角”的理念,让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至舞台,从单向听讲升级为沉浸式体验。
“以前觉得思政知识离自己很远,现在通过编排节目、参与表演,不知不觉就记住了,还能讲给爸妈听。”该校一位六年级学生说。十年来,100多场精彩演绎,让“礼”课堂成为学生们每周最期待的校园盛事,更获评《学习强国》平台专题报道的优质思政案例。
角落里的孩子也发光
“刘老师,我真的也可以站上那个舞台吗?”曾经调皮好动、总躲在集体活动角落的小浩,曾怯生生地向班主任刘玉娥求证。因缺乏自信,小浩从未在大型活动中亮过相,而“礼”课堂“人人C位”的理念,给了他勇敢尝试的机会。

“当然可以!每一个人都重要。”得到老师的肯定答复后,小浩鼓起勇气加入班级表演。表演当天,他站得笔直,目光炯炯,认真唱完每一个音符,眼神里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那一刻,他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真正的舞台中心。”刘玉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难掩感动。
在墨水湖小学,像小浩这样的蜕变每天都在发生。“礼”课堂的舞台不偏爱擅长表演的孩子,而是向每一个渴望被看见的生命敞开怀抱,用平等的机会、鼓励的目光,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因临近重阳节,10月27日的周一“礼”课堂上,墨水湖小学三(2)班的《九九重阳敬老情长》主题展示,让在场师生热泪盈眶。这场融合朗诵、领舞与集体手势舞的表演,背后藏着孩子们的坚持与感恩。

“要让‘孝’不只停在嘴上,更要落在行动里。”班主任邱文玲介绍,班会宣布任务后,孩子们纷纷分享与祖辈的温馨故事,最终选定《百善孝为先》作为表演歌曲。排练过程中,意外与感动交织:开场朗诵的周子墨崴脚后穿拖鞋坚持排练,从未缺席;领舞吴程蓉馨感冒发烧,仍咬牙说“不放弃”;晴天在操场磨合队形,雨天转移到室内继续练习,孩子们在一次次协作中,把歌词里的“孝”与“感恩”刻进了心里。
这场充满温度的表演,正是“礼”课堂教育理念的生动注脚——思政教育不必宏大叙事,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一次次真诚的表达,就能让美德生根发芽。墨水湖小学校长万菁说,十年的坚守,墨水湖小学用100多场“礼”课堂演绎证明,最好的思政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被尊重,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自信成长;最好的教育实践,是用时间沉淀理念,用爱浇灌每一颗渴望发光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