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李碗容
10月29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智涌荆楚 赋新未来”——湖北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湖北省人工智能企业总数为1215家,较去年全年增长49%。其中上市企业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64家。武汉市9家企业入选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

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介绍,一年来,湖北全面落实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部署,推动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算网存用协同发展的若干措施》,系统构建以“科技创新为牵引、产业能级为基础、数字底座为支撑、场景应用为导向、生态优化为保障”的人工智能发展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迅猛发展、聚势跃升,成为我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夯实基础底座,产业规模持续攀升。加快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武汉超算中心二期、中国移动武汉智算中心、中国电信中部智算中心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2024年,全省产业规模1107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接近40%。今年1-9月产业规模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居中部前列,预计全年将突破1500亿元。
二是壮大市场主体,企业梯队加速扩容。实施“引强、育优、扶小、孵新”全链条培育计划,成功引进杉数科技、斑马智行、紫东太初等12家头部企业落户。截至目前,全省人工智能企业1215家,较去年全年增长49%。其中上市企业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64家。武汉市9家企业入选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
三是优化空间布局,区域协同融合高效。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在全省统筹布局32个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重点打造六个“万人研发基地”,推动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产业矩阵。武汉光谷聚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南太子湖创新谷全力冲刺“全球自动驾驶第一城”;襄阳、十堰依托雄厚的汽车产业优势,深耕智能网联和智能座舱领域,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宜昌充分发挥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优势,着力打造算力大数据产业示范区;鄂州凭借花湖国际机场独特优势,打造智慧物流、数字贸易等创新场景应用,全域协同、多点支撑的发展态势加速形成。
四是聚焦技术创新,产业链条拓展延伸。围绕“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面布局,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在基础层,CC高带宽存储芯片、黑芝麻新一代武当系列跨域融合芯片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技术层,重点培育了50个行业大模型,紫东太初大模型已在智能医疗、智能制造、智能教育等60余个场景成功应用。在应用层,武汉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吸引自动驾驶5G云驾舱全国总部落户。全球首个L3级智能架构“岚图天元智架”、全球首台集成AI芯片与AI大模型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等一批“首发、首创”产品在鄂诞生。北武院的“社会模拟器”获得国际智库广泛关注。
五是营造一流环境,发展合力不断增强。成立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标准工作组等行业机构,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常态化开展“制造翘楚”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和场景对接活动,推动上下游融通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数据贷”“算力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已为126家企业提供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