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浙江学子通过竞赛保送清北!教练:高中起步一点都不晚
2025-10-29 21:00:00 来源:潮新闻

浙江学子又传来好消息。

昨晚,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国集、金银铜牌获奖名单公布。国家集训队50人中,浙江4人上榜,分别是学军中学的李灏一和洪宇泽、温州中学的谢孜@恩、富阳中学的李文杰。进入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意味着4人都获得了清北保送资格。

另外,来自杭州第二中学的金熙媛,获得最佳女生成绩。

学军中学的同学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

590名物理高手参加决赛

4名浙江学子进入前50保送清北

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于10月23日至10月28日在福州举行,由福建省物理学会、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联合承办。

决赛设置理论考试和实验笔试两部分,总分为400分,其中理论试卷满分320分,实验笔试试卷满分80分。理论考试时长为3小时,实验笔试于考试当日下午进行,总成绩作为颁发决赛奖项的依据。

本次决赛590名选手参赛,产生国集50人,金牌(含国集)177人,银牌253人,铜牌159人,单项奖6人。昨晚,决赛颁奖在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报告厅举行,最终名单公布。

在这场物理高手如云的竞赛中,取得前50名,就意味着能进入国家集训队,获得清北保送资格,不少选手都是抱着这一目标而来。

来自杭州学军中学的李灏一和洪宇泽,分别以第4名和第34名,冲进了国集。

李灏一

刚刚,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与两位同学的竞赛教练范义德老师取得联系,电话那头,范老师非常高兴。

“我们有5位同学进入决赛,最终两位同学冲进国集,另外三位同学也拿到了金牌,是预期中的好成绩了。”说起两位进入国集的同学,范老师就像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数家珍。

李灏一性格沉稳,非常理性,学习有自己的规划节奏,而且都踩得比较准,遇到困难会沉着应对,碰到问题也会找出原因去解决。之前复赛时,他觉得自己有点紧张,没有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决赛时马上调整状态,发挥出了实力,最后拿到了全国第4。

洪宇泽比较会钻研,有探究精神。复赛难度比较大,他发挥得不错,决赛时刚好感冒发烧,带病作战受了影响,陪同前去的范义德、林杰、李成、吴越和叶工程老师,也是及时给到鼓励和安慰,虽然没有发挥出他个人的最佳水平,但结果也不错,冲进了国集。

范老师介绍,今年决赛的题目,整体难度是比较大的,尤其时间有限,在答题时,李同学遇到难的选择先跳过,有自己的节奏和方法,所以最终整体的完成度和准确率都不错。

洪宇泽

杭州女生获得“最佳女生成绩”

教练夸她有个优点是制胜关键

每年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都是高手云集,集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物理高手,不管是从冲入决赛的人数和最终拿奖的名单都可以看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男生主场”。

本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女生只有16人,来自杭州第二中学的金熙媛脱颖而出,成为女生中的佼佼者,获得最佳女生成绩奖。

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与金同学的竞赛教练,来自杭州第二中学的曹海奇老师取得联系。

金熙媛高一时加入杭二中物理竞赛团队。

“她属于正常发挥,也不算发挥得特别好,以她的水平进国集也是很有可能的。”在曹老师眼中,一头利落短发的金熙媛性格也很像男孩子,大大咧咧的,很开朗,做事能够放得开,“而且她还有女生的努力,做事比较细致,不急不躁。”

金熙媛(右二)获得女生最佳成绩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在物理竞赛中,男生往往比女生更出色?

曹老师坦言,竞赛不仅需要脑力,也很考验体力,决赛理论就要3个小时,是很需要一股冲劲的。

“女生往往比较细腻,考虑得会比较多,比如会在走传统高考还是竞赛之间犹豫,这可能就会导致不够坚决,尤其到高三后期选择竞赛的女生会越来越少。”不过,女生的后续发展也很强劲,此前,杭二中还有一位女生李忆唐,在第22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在刚刚公布的2025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本科生)答辩会入围15人名单中,在交叉学院就读的李忆唐榜上有名。

曹老师介绍,带队参加决赛,杭二一共有3位同学,全部拿到金牌,获得清北强基破格资格。

目前,杭州二中2026届已有9人被清华“攀登计划”和北大“卓越计划”录取。

三位进入决赛获得金牌的杭二学子和教练

浙江18枚金牌位居全国榜首

不少同学是高中零基础加入竞赛

除了个人的精彩表现,各省的成绩也备受关注。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在金牌数量上,浙江以18枚金牌位居榜首。

采访中,不少竞赛教练表示,很多拿奖的同学是高中才开始进入物理竞赛领域,起步并不算早。

比如李灏一和洪宇泽是一路从公办小学升到公办初中,李同学初中毕业于文理中学,洪同学是杭州第十三中学。两人正儿八经开始学物竞,是初三升高一的暑假。

“洪同学自学能力比较强,初中时有报过兴趣班,自学过一点高中物理的内容,但李同学是真的零基础,初中他是搞信奥的。”范义德老师坦言,虽然进入物竞的时间挺晚,但两位同学都是肉眼可见地在稳步提升,第一学期就发现,在团队中两人的逻辑能力比较强,尤其零基础的李同学,到了高一暑假进步非常快,稳扎稳打从团队十几名冲到了前几名,“他强在对节奏的把控,对自身能力的判断,都非常清晰,而且遇到不懂的题目不会跳过,一定要搞懂为止,这一点上洪同学也是相似的,很喜欢钻研难题,不解出来不罢休。”

总结两位同学的特点,范老师还提到了记忆力。“学过的不会忘记,而且能够很好地应用,这一点对于竞赛也非常重要。”

进入决赛的学军学子

对于高中才开始物理竞赛,范老师并不认为起步太晚。

“学军西溪的学生,很多是从初三到高一的暑假才开始物竞,高一这一年可能达不到省队水平,但能力是一直在稳步提升的,到了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实力就起来了,高三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就能发挥出水平。”三年前的2022年,学军中学方润根校长和范老师带的前一届竞赛生,不少同学也是高一才开始竞赛,到了高三3位同学冲进国集,获得了清北保送资格。

在范老师看来,竞赛起步太早,反而会陷入迷茫,导致情绪波动。“竞赛是需要一股冲劲的,太早消耗掉不见得是好事。”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潮新闻 记者 朱丽珍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