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肖杨
通讯员 高爽
10月30日下午,武汉市青山区钢城二中报告厅暖光萦绕,“雏凤文化大讲堂”第三期活动如期举行。荆楚楷模、武汉市功勋班主任余婧老师受邀带来《育人先育己》主题分享,青山区教育局基教科领导、武钢实验教联体代表、钢城二中全体师生及“妈妈读书会”家长齐聚现场,共同聆听她扎根教育一线的生命日记,感受“育人先育己,有为方有味”的教育深情。

活动伊始,钢城二中李培根书记为余婧老师颁发“雏凤文化大讲堂”导师聘书。接过聘书的余婧,指尖还留存着纸张的温度,一句感言便让全场静了下来:“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做好老师。偶感疲惫,始终热忱;偶有迷茫,从未退却;偶有委屈,依旧赤诚。”
“呵护一簇流动的花朵”,是余婧教育初心的生动写照。她带的第一届一年级班级里,47名学生中有35名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母忙于生计,孩子课间常独自静坐。为走进这些孩子的世界,余婧下班后揣着笔记本,骑自行车穿梭于棚户区、城中村,风雨无阻开展全覆盖家访,写下厚厚一本家访记录,扉页上“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期盼,读懂他们,才能教好他们”的字迹,见证着她对教育的敬畏。
小怡的故事让台下不少人红了眼眶。这个父母务工、父亲患病的孩子,自身需手术却从不提及难处。余婧四处奔走募集数万元善款,助小怡顺利手术返校;而小怡升入青山区十二中后,刚出院的班主任林国伦老师,揣着药就赶往小怡家,关心她的身体、叮嘱护理事项。这份牵挂换来了小怡母亲亲手熬制的牛肉酱,也让小怡始终积极向上,如今多次获评全区优秀学生,还斩获全区艺术比赛一等奖,“见着她,眼睛亮得像装了小星星”,余婧的语气里满是骄傲。
“打造一间星辰教室”,是余婧对教育的另一份坚守。她曾带过孤独症孩子小鱼,对方总穿恐龙图案衣服、用绿色跳绳摩擦树木。余婧不搞特殊对待,而是顺着小鱼对历史的兴趣与其交流,和同学们约定“轻轻说话,慢慢靠近”,还鼓励他写日记。渐渐地,小鱼主动亲近同学,能流畅写日记,毕业后顺利入职。“普通的教室,也能装下不普通的成长”,余婧的话语里满是雀跃。
她还牵挂着同行,牵头组建“青鸟飞歌每日分享群”,老师们在群里分享教学心得、读书感悟——“帮学生解开数学题,比自己获奖还开心”“家访见家长期待,更懂肩上责任”,这些细碎文字成了彼此温暖的力量。


整个分享过程中,余婧始终站立,常走到台下与听众近距离交流。讲到小怡术后返校、小鱼第一次主动举手时,她忍不住红了眼眶,用手背拭泪。台下无人交头接耳,只有偶尔的抽泣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有人写下“热忱”,有人画下小星星,家长们悄悄拍下余婧的身影,分享给朋友“这样的老师,真好”。


互动环节,青山中学政教处主任李红星幽默地表示,他本不属于武钢实验教联体,今天是作为余老师的粉丝来蹭会的,他感慨道:“教育里最难得的是‘坚持’——坚持走进每个家庭,坚持不放弃每个孩子,坚持带同行一起成长,您的坚持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这番话道出了在场教育者的心声,引得众人连连点头。

活动尾声,青山区教育局基教科刘芳副科长动容地说:“余老师没讲高深理论,却把‘教育家精神’融到三尺讲台、融到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细节里。这种把孩子放在心上、把教育初心扛在肩上的实践,正是青山区教育倡导的方向。”

夕阳透过窗户洒在余婧身上时,活动落下帷幕,可是余音袅袅故事仍在继续。钢城二中青年教师邹双华当晚就加入了青鸟飞歌学习共同体,他写道:“我要学习余老师,走街串巷地去家访、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去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去成为他们的家人,关心、呵护每一个孩子。”钢城二中刘洁老师是活动主持人也是武汉市第二届最美教师,零距离聆听武汉市首届最美教师余老师的讲座后,当晚就将自己的班级命名为星辰七班,准备像心中的榜样余老师一样带着全班同学一道打卡学习日记。武汉市第四十九初级中学叶琳校长四年来坚持每天在青鸟飞歌打卡圈写日记,与区内青年教师一道在群里学习成长,他在当晚的打卡日记中这样写道:“这些天教联体密集地开展德育和教学研讨活动,看似给老师们增添了负担,实际上给大家带来了诸多好处,最起码在平静的心池里投入了两块石头,注入了两股清泉。疲倦之时,有巨石相击,有清泉相润,自然会振奋精神!别的不说,今天下午听余婧老师的报告,我的眼泪又来了!”余老师的这场讲座不是偶然分享,而是“用一束光点燃另一束光”的育人实践,让“育人先育己”的初心,在师生、家校的共鸣中,长成照亮成长的星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