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周全
近日,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结果公布,湖北省获得7个国家集训队名额。其中,武汉外校高二学生黄楷恩、高一学生纪睿尧获得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提前保送清北。据了解,纪睿尧已决定就读北京大学,黄楷恩计划就读清华大学。
从左至右:教练梅军、学生纪睿尧、学生黄楷恩、教练宋学平
今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来自全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0名学生经过层层选拔,晋级全国决赛。金牌选手中前50名能获取进入国家集训队资格。
擅长积累,做大量习题夯实基础
黄楷恩初三时开始进入物理兴趣小组,参加兴趣小组的一些活动,高一时就参加过省赛。
黄楷恩(左)梅军(中)纪睿尧(右)
“比起做题,看书就相对简单。”课余时间,黄楷恩阅读了大量大学物理教材,还会和物理组的同学互相交流看的书籍,甚至还有一些是高等量子力学、微分几何入门、量子场论等老师推荐范围之外的书籍。长期的积累,为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决赛第六题考到了趋肤效应,其实大学教材里就有这一内容。”
“不过,过多的积累也不一定能完全派上用场。”黄楷恩告诉记者,刚开始接触竞赛时,自己感到有些吃力,有时会涉猎一些考试范围之外的知识点,也会分享一些“高大上”的内容,后来他意识到,竞赛须更有针对性,便开始做大量练习题夯实基础,在学习方法上更加脚踏实地。
在教练宋学平看来,黄楷恩是一名性格比较稳重,学习踏实,比较自律,很有规划的学生。应届或往届的竞赛生分享的经验,黄楷恩会收集,通过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学习。“有时还会根据这些信息给自己增加一些习题,总体训练量较大。”
宋学平老师介绍,在武汉外校,物理竞赛组的同学每周有固定的交流分享时间,每周有2-3名学生主讲,竞赛组的梅军、喻涛几位教练也都会到场指导,交流内容由学生自己准备,教练修改。在同学们的互相影响下,竞赛组内的团队合作意识越来越强,交流探究的氛围也越来越好。
课余时间,黄楷恩的球类和游泳等运动没落下,有时会听歌、弹吉他。其中,他最擅长的是羽毛球。
不爱做题,却酷爱读书
纪睿尧是武汉外校高一新生,年仅15岁,也是此次湖北省进入国家集训队年龄最小的选手。他从初二开始参加物理兴趣小组的活动。他告诉记者,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启蒙源于初一时阅读的课外书籍《三体》。“三维物体映射到二维里,让我觉得很着迷。我还看了相对论物理教材,教材的思想很深刻,让物理定律在任一参考系都成立的想法很吸引人。”纪睿尧说,他也曾研究过一段时间的奥数,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自己更擅长学习物理学科。
教练梅军回忆,纪睿尧进入物理兴趣小组后就开始崭露头角,在物理兴趣小组的活动中,他都能很快跟上老师的节奏,反应迅速。“此外,相对做练习来说,他更喜欢看课外书籍,因此他的练习量不大,但是,有时候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还是得通过一些练习来加强。”教练梅军说,为了让纪睿尧多做点练习,物理组的教练们花费了很多心思,甚至不得不把日常的练习转换成测验的形式,间接提升他的练习量。
平时,如果学习累了,纪睿尧会看些高等物理学的书籍舒缓压力。“我也会把书本上的知识点尝试用电脑操作出来,例如测地线这一知识点,为了让它运动,我做了一个测地线贪吃蛇游戏,同学们也一起体验过。”
物理知识储备可与大三学生比肩
走物理竞赛之路,兴趣不可或缺。黄楷恩说:“生活中看到力学、光学现象,或是新的电磁现象,我就会去探寻背后的机理。我会观察现象、测量数据,大致进行初步分析,建立模型来解释实验现象。还会去查找数据,在能力范围内建立模型进行解释。如果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就寻求教练或大学教授的帮助。”
“竞赛过程中有激动人心的、有趣的事情,但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黄楷恩介绍,教练们一直强调要夯实基础,“不能光看、不练”。在武汉外校,物理竞赛小组实行了分层训练,他和纪睿尧等同学组成核心小组,大家互相鼓励交流。目前,他们的大学物理专业课已经学了80%左右,达到了大三学生的水平。
“学习过程是愉快、令人激动的,但是目前,我们还是要面对考试。”纪睿尧回忆决赛理论考试时说,“面对自己比较擅长的力学题,我就全力以赴去做;对于不擅长的数学物理等题目,就果断放弃。”纪睿尧分析,在考试战略上总体没问题,但存在一些书写上的失误,最终丢了一些分。
对于黄楷恩而言,今年是他第二次参加省赛,因此对省赛复赛的记忆尤为深刻。“今年复赛题目的阅读量有所增加,特别是第4题,非常考验技巧,我花了很多时间,后来针对性地调整了做题顺序。”此后,宋老师还加强了他的书写训练。决赛考场上,拿到卷子后,黄楷恩发现虽然计算量较大,但模型在可接受范围内。“做的过程中觉得非常爽!”黄楷恩分享:“能进入国家集训队,特别感谢宋老师和梅老师,父母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也很重要”。
多人通过物理兴趣小组进入北大、清华
“物理很美,是大美!”黄楷恩感叹道。相比其他学科,物理上至宇宙,下到夸克、轻子,无所不涉,致力于建立大一统的体系,解释宇宙中的各种现象。黄楷恩坦言,他相信这些都是物理人的梦想,这种愿景激励着人们不断去探索、发现,物理之美正体现于此。
纪睿尧认为,物理能够解释我们从哪儿来,解答宇宙的命运,即回答我们从哪来、到哪儿去的问题。研究物理,能让我们对世界有更多的认识。
梅军教练表示,学习物理,兴趣是第一位的,不要带着功利主义的心态去学习。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同时要多听取专业教练的意见,不能瞎揣摩,也不要道听途说,学习时间不一定越早越好,也不要勉强自己。

据介绍,2021年以来,武汉外校物理兴趣小组成绩斐然,每年都有学生获得金牌,有10余人通过物理兴趣小组的学习进入北大、清华。今年,除了两位同学进入国家集训队外,还有卢明哲、程敬轩、夏浩洲三名学生荣获银牌,他们都获得了清北强基的破格入围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