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张渊
通讯员 韩天仪
11月初,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陶园”陶艺室内暖意融融,学生们围坐于陶艺桌前,有的专注揉捏陶土、塑造成型,有的轻蘸彩料,在素坯上勾勒纹样。空气中陶香弥漫,这里不仅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阵地,更成为师生舒缓压力、涵养心灵的“疗愈空间”。

黄陂六中“陶园”陶艺室近日持续开展陶艺教学与体验活动,吸引众多师生参与。作为学校落实“文化引领、特色并举”策略的核心美育平台,“陶园”紧扣“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理念,以“传承传统工艺、培育审美素养”为主线,将陶艺实践与心理健康关怀有机融合,打造出集艺术学习、情感表达与压力疏解为一体的美育新空间。

“陶园”由江汉大学美术学院陶艺馆馆长彭晓辉教授主持设计,空间布局兼顾专业性、实用性与教育性,全面支持陶艺教学、创作与校内外联动活动。室内根据陶艺制作流程科学划分多个功能区,包括创作区、拉坯区、上釉区与烧制区等。创作区配备宽敞操作台,满足学生揉泥、塑形等基础需求;拉坯区设六台高功率拉坯机,既服务社团学生系统学习,也向有兴趣的学生开放体验;上釉区配置喷釉设备与空压机,烧制区则通过独立窑房与智能电窑,保障烧制环节的安全与规范。

自启用以来,“陶园”每周定期开展社团活动,由美术教师韩天仪指导教学。课程内容涵盖拉坯、捏塑、釉下彩绘、上釉、烧制等完整流程,鼓励学生将生活观察与情感体悟转化为陶艺创作,在塑造与描绘中静心养性。社团还结合传统节庆与文化主题设计专题创作,引导学生体悟非遗魅力,践行“修德、尚智、重行、求新”的校训精神。

“陶园”也面向全校教职工开放。课余时间,老师们纷纷走进陶艺室,动手制作陶艺小件,体验拉坯与彩绘之趣,在陶土与色彩的互动中释放压力、调节情绪,营造出师生共融、共享、共创的艺术氛围。

针对艺术特长生培养,“陶园”充分借助“黄陂泥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资源优势,将传统泥塑技法融入专业教学,同步开展釉下彩等传统装饰技艺训练,助力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综合艺术素养。

据悉,作为市级特色高中,黄陂六中已将“陶园”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持续以陶艺教育为支点,深化美育体系构建,逐步形成富有黄陂地域特色的美育办学路径,为提升育人品质、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