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展初中化学AI赋能教研活动 探索项目式教学新路径
2025-11-08 08:45: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张裕

通讯员 汪鹏鹏

近日,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成功举办“智创未来·项目育人”——AI赋能项目式学习探索与实践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项目式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新样态,促进教学方式向智能化、实践化与跨学科方向转型。

活动在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举行,由武昌区卓越教师联盟核心成员汪鹏鹏老师主持。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校长陈三军在致辞中欢迎全市化学教师,并以化学比喻生动形容教师角色,期待教研活动为日常教学注入新活力。

在展示课环节,该校九年级化学教师李华艺执教《水的组成——探秘氢能汽车》项目式学习课。课程围绕氢能汽车设计四个活动环节,学生通过海报、PPT、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课堂上,学生利用电解水制取的氢气成功驱动小车运行,生动展现了化学与科技的融合。

武昌区化学教研员董舒在课后点评中指出,该课程以真实情境为起点,通过学科实践达成育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协作精神和绿色理念。

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孙玉婷老师展示了AI赋能的跨学科项目《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项目中,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研究燃料发展历程,并在“展望未来能源”环节呈现由AI作曲、学生填词的歌曲《新能源时代》,体现了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湖北省特级教师李少坤作《AI赋能项目式学习》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AI与项目式学习的融合框架与实践路径,并结合案例为教师提供了具体指导。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化学教研员戴芸在总结中强调,AI应成为支持学生探究的有效工具,教师需成为技术的“驾驭者”,在拥抱创新的同时坚守教育初心。她鼓励教师以本次活动为起点,积极探索AI与教学融合的新模式,共同推动武汉化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通过课堂展示、案例分享与专家报告等方式,系统呈现了AI赋能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路径,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例,为推动化学教育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