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狄鑫
通讯员 王雯婷
实习生 吴静怡
“快看,仙气飘起来啦!”“教室变仙境了……”武汉市第四初级中学八年级的物理课堂上,伴随着同学们的惊叹声,干冰升华后快速吸热产生的白雾缭绕蔓延,原本抽象的物态变化知识,在趣味实验中变得直观可感。这是该校物理教师徐建峰独特的教学日常,他用矿泉水瓶、易拉罐、干冰等常见材料,将枯燥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验游戏,开学两个多月来,徐老师几乎每节课都会带来丰富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爱上科学。

干冰实验让教室里“云雾缭绕”
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成了“小小科学家”。从用纸杯棉线做土电话探究固体传声,到用冰盐水制霜理解凝华现象;从课堂上的干冰烟雾实验,到操场上利用自行车、滑板车演示惯性原理,徐建峰的实验素材都源于生活,简单易操作。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干冰实验,不仅能让学生直观观察霜的形成,还能通过往干冰中加热水制造“仙气”效果,将升华、液化等物理概念融入奇妙现象中。“看到白雾漫出来的时候,感觉课本上的知识突然‘活’了!”学生段玉哲分享道,他和同学张钰浩还主动完成了土电话实验,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声学知识的理解。他们开学初,从老师那了解了·“浮沉子”原理,就动手制造出“浮沉子”,在老师和同学中分享。在这里,物理课不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而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

同学们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
为了让实验效果更优,徐建峰常常反复打磨。仅空气炮实验,他就前后尝试了近两个月,调整气量、优化点火方式,最终才形成成熟的课堂方案。他还善于从生活和各类活动中汲取灵感,将废弃扩音器改装成音箱,通过豆子跳动展示声音的振动原理;利用测冰盐水的熔点实验,理解了武汉冬天下雪为什么要在路面撒盐。这些实验不仅让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可触、可感、可玩,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这些寓教于乐的实践,让物理课成为最受学生期待的课程之一。
徐老师带学生上户外物理实验课
作为物理启蒙教师,徐建峰深知初中生面对这门新学科时,既充满期待又心存畏惧。“物理不该是难懂的符号,而应是生活里的奇妙现象。”基于这一理念,徐建峰坚持每节新课都设计实验,既有课堂教师演示实验、课堂学生实验,也有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玩”中学。秉承“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念,2023年徐建峰获评“荆楚好老师”。
徐建峰的教学实践,正是武汉市第四初级中学重视科技教育的缩影。该校大力支持教师自制教具、开展跨学科实验,通过建设地质科普园、筹备聘请科技副校长、举办科技节等多种举措,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我们希望更多教师参与进来,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让学生从小培养科学意识。”该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程仲良表示,徐老师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物理知识,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为未来发展埋下科学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