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众在体验VR沉浸式场景。

观众在体验“互动拍报机”。

观众在观看机器人表演。

11月12日,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在长沙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 以上图片均为辜鹏博摄(人民视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化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提高主流舆论引导能力。
置身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征程,面对汹涌澎湃的科技革命浪潮,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如何深入拓展、提质增效?11月12日至14日,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举行,业界、学界等共聚湖南长沙,话思路、谈感悟、谋未来。
大会开幕式上,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莫高义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要紧紧抓住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新机遇,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以技术创新推动传播创新,以智能之力激发创造之力,努力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致辞时表示,湖南将认真答好“文化和科技融合”命题,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以“人工智能+”赋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加快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刘思扬表示,本次大会聚焦“智能聚力 系统变革”主题,呼应技术革命的澎湃浪潮,切中媒体转型深层逻辑,更彰显新闻舆论工作在强国建设中的使命担当。
前瞻性布局,下好未来“先手棋”
数字人主播、机器人司仪、AI编辑部、垂类大模型……本届大会,AI很“热”也很“忙”。前沿技术驱动下的媒体格局之变,仍在加速。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以“水”“岛”“山”比喻,阐释数智时代融媒新形态:建好高质量的信息流与语料“水源”,以无形而化生万物;找准各端号定位,让媒体之“岛”可见可感可及;凝聚民心,主流媒体当奋力打造一座座由内容精品构筑的“文化山脉”和“时代峰峦”。
以前瞻性思维布局媒体新形态,才能下好赢得未来的“先手棋”。
“融合是路径,内容是灵魂,技术是引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范昀以九三阅兵直播报道为例,介绍总台深刻把握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发展趋势,用新技术新语态赋能新媒体发展,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全平台生产传播。
主动向新,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明确了面向“十五五”的新布局。“通过系统性变革探索新内容、新赛道、新技术、新传播、新商业,最终打造一个具有新质生产力和传播力的‘新芒果’。”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龚政文说。
驾驭技术,而不是技术“自嗨”。主流价值与优质内容,始终是主流媒体的初心与坚守。
一张老照片,揭开一段惊心动魄的国际救援往事,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追寻,成就一则“破圈”精品。内容创新论坛上,湖南日报社副总编辑蒙志军讲述《寻找威廉·泰勒》创作心得,“在流量浪潮中,主流媒体要保持内容定力,坚守价值坐标,着力生产更多具有正向能量、信息含量、情感容量、文本质量、传播流量的‘大精品’”。
遵循传播规律,强化用户思维
每晚在手机镜头前解读民生政策、解答百姓疑惑,上海新民晚报社直播部主任晏秋秋累计公益直播超1000个小时,全网粉丝超500万。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上海60岁以上的老人。
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大会主论坛上,晏秋秋分享镜头前的个人感悟,“转型,不是换一个战场,而是换一种写法——把文章写在镜头前,写在人心里。”
贴近用户,服务用户,连接用户……此次大会,“用户思维”成了嘉宾发言中的高频词。
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殷陆君表示,树立用户思维,形成强烈的用户意识、受众观念,是主流媒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在互联网时代的具体体现,也是遵循现代传播规律的必然要求。
“主流媒体普遍面临从‘发布思维’到‘传播思维’的深刻转型。”新华社副社长霍小光介绍,新华社党组把系统性变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聚焦关键领域,加强整体谋划,制定改革举措,全面推进系统性变革,一系列重点改革扎实推进、见到成效。
用户思维,关注的是传播质效。重大主题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人民日报社推出重磅短片《一夜之间》,微博平台两小时转发破百万。主创人员分享,作品之所以有质量、有力量、有流量,靠的是抓住真实的“人”、人的情感共鸣、人的价值追求。
用户思维,打开了运营新空间。浙报集团的“邻里通”服务平台,让媒体贴近社区用户,成为未来社区运营商,目前已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的社区全面推广试运营,线上线下全方位链接本地居民、社区和商家。“既更好服务基层群众,也带来了更大流量。”浙报集团副社长、潮新闻总编辑钱伟刚说。
激发内生动力,做“行动派、实干家”
坚定地做系统变革的“行动派、实干家”,主流媒体怎么激发内生动力?
新华日报的“三人成众”计划,推动记者从撰稿人转型为“主理人”。全媒体评论理论部评论员袁媛41岁时从“后厨”走向“前台”,创办个人视频评论栏目“评论员袁媛”。身份重塑、方法重构,为的是让文字的力量“看得见”“能入心”。
流程再造,机制创新,系统变革。将技术研发和应用深度融入媒体业务全链条,主流媒体需在真融、深融中,精准求解。
融的落脚点还是人。媒体人的转型故事串起了几届大会,今年又听到不少新声音——
全媒体时代如何会“说话”?真实的力量最打动人。大象新闻用镜头捕捉情感细节,记录驻村书记“蹭饭走访”,视频报道全平台阅读量1.25亿次。“真情实感,永远是创作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新媒体穿越喧嚣、回归初心的根本。”大象新闻视听中心评论部主管赵冰说。
来自基层的媒体人如何“破壁”?记录基层,也要赋能基层。教社区宣传员“蹲下来平视拍摄”,让镜头更有温度;帮乡镇干部用方言讲解政策,让传播更接地气……来自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融媒体中心的90后记者王虹,用的是“笨办法”,下的是真功夫。“记者手中的笔和镜头,不仅是记录时代的工具,更是播撒希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种子。”王虹说。
新声音之外有新面孔。本次新媒体大会首设青年论坛,“智媒时代 青年担当”的主题下,涌动青春气息。“所谓新闻理想,从来不是站在高处喊口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记者王梓说,要继续增强“四力”,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好,藏在每一缕烟火里,也藏在每一个普通人的笑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