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成为新时尚,湖北新增4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2025-08-13 09:22: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简俊晖 刘微

通讯员 鄂文旅

夜间经济流光溢彩,夜间消费蒸蒸日上,市民夜游成新时尚。8月7日,新闻记者从湖北省文旅厅在十堰市竹溪县举办的2025全省夜间文旅消费现场交流活动中获悉,我省又有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使全省获得该称号的项目达11家。

湖北新增4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新政助推文旅消费

近年来,夜间经济成为推动消费的重要力量,文化和旅游部自2021年起分批次开展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截至目前已认定3批。其中,2024年公布的第三批名单中,湖北省的武汉红T时尚创意街区、十堰市水都花月夜文化街区、宜昌市九码头文商旅综合体,以及黄冈市东坡外滩等4个项目成功入选。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夜间文旅消费,8月6日至8日,湖北省文旅厅组织了全省夜间文旅消费现场交流活动,在7日的研讨会上,相关领导为上述4个新增项目颁发了牌匾。

活动期间,湖北省内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文旅投资运营企业,文旅行业主管单位、研究院所等领域负责人100多人,现场探访了十堰市郧阳区武当不夜城,竹溪县武陵不夜城、东门老街,在竹溪县关垭楚长城景区观摩体验了关垭啤酒烧烤电音节,切身感受了湖北夜间文旅消费活力,在座谈会上畅谈感受,为湖北夜间文旅消费出谋划策,共商大计。

同时,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单位宣布推出扶持夜间文旅消费的政策。如中国银行将个人消费贷款期限由5年延长至7年,中国工商银行开发专门针对文旅行业的民宿贷等,合力推动夜间文旅消费提档升级。

2025全省夜间文旅消费现场交流活动会场

夜游促进地方发展

8月6日下午,参加活动的100多位人士探访了郧阳区武当不夜城。该景区所在的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是湖北省首个由易地扶贫搬迁新建的行政村。2019年,来自柳陂镇24个村的843户、3000多名村民,迁到汉江河畔,形成“超级组合家庭”。龙韵景区运营公司副总经理孙明一边引导参加活动的嘉宾参观村容村貌,一边向大家介绍:“刚开始,村里除了群众的安置房外,村集体家底空空,村民群众收入渠道狭窄。”2023年起,龙韵村瞄准“夜经济”,新建沉浸式夜游街区武当不夜城,开街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吸引200余家经营主体入驻,带动村民及居民1000余人就地就业。龙韵村党支部书记李小敏介绍,该村通过武当不夜城这个载体,实现了从“单一产业”到“多元产业”的跨越,龙韵村也在今年5月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嘉宾参观龙韵村

8月6日晚,参加活动的嘉宾们来到夜幕下的竹溪县武陵不夜城,只见游人如织,建筑在灯光映射下美轮美奂,街区内建筑呈仿古设计,一条长街贯穿其中。在街区里巡游,似乎原地穿越,不少古装爱好者身着汉服、唐装前来打卡。当晚9时40分许,千架无人机在武陵不夜城上空表演“变脸”,引来近十万居民游客观看。“哇,蝴蝶!”“看,船还在动呢!”当千架无人机带着五颜六色的灯光,不停地在空中变换竹溪特产茶叶、非遗文化等画面时,人群中不停传来欢呼。特别是类似川剧变脸的绝活,更引人入胜。无人机先是迅速组成一幅武侠人物脸谱,展现几秒后,在天空散开,很快再度凝聚,“变”出另一副脸谱,游客纷纷拍照发圈,分享惊奇。竹溪自媒体协会会员曹玲玲在现场开直播,仅十几分钟就收获7万多观看量。

无人机空中表演“变脸”

负责武陵不夜城项目的湖北亚新文化集团董事长张辉介绍,该项目是引进社会资本盘活闲置资产而形成的,这个以“戏曲非遗活化+城市更新”为核心理念的街区,通过“300天免费演艺+13场主题节庆”模式,自2023年底开街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盘活周边7.3亿元闲置资产,成为鄂陕渝交界区域的文旅新地标。

多方探讨引客夜游

活动期间,省文旅厅组织参会人员分组讨论了如何促进夜间文旅消费的相关话题,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为湖北夜间文旅消费再添行业智慧。

竹溪县文旅投公司副总经理徐洁介绍,该公司深挖本土文化价值,将文化元素植入夜间消费场景,活化非遗文化资源,创作出沉浸式、交互式国家非遗山二黄戏曲情景剧《武陵梨园情》等版本,累计演出超200场次,吸引线下观众累计超2200万人次,其中夜间客流占70%,成功让沉睡的文化资源变为鲜活的消费场景。

武陵不夜城游人如织(通讯员供图)

刚刚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黄冈东坡外滩,其运营方湖北万辉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彪指出了夜游项目的部分痛点:餐饮业没有抓住游客最想要的需求,导致一些夜游景区的餐饮门店萧条。

前些时登上央视的孝感市澴耀文旅有限公司槐荫船说夜游营销总监张雪晴提出了夜游项目的几个共性问题: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能耗费用节节攀升。如槐荫船说要确保演出场次,就要储备一定数量的演职人员。

随州炎帝故里风景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鑫则称,部分夜游景区人气旺,但商铺空,究其原因,是品牌影响力尚不足以吸引外地客流。

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夜间旅游课题研究负责人赵一静建议,动态解构市场需求,尽快构建湖北夜游品牌;打造湖北省夜间旅游专业营销机构;围绕产业链,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培育企业梯度,储备人才队伍。

各方畅谈如何促进夜间文旅消费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烨表示,近年来,湖北夜间文旅消费持续升温,成为拉动文旅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夜间文旅业态不断丰富,消费场景日益多元。“夜游、夜演、夜娱、夜宴、夜展、夜市”等边界进一步拓展,形成了多元共生的产业生态。全省50余家4A及以上景区纷纷解锁“夜间模式”,让风景在夜色中焕发新生。如竹溪武陵不夜城以“国潮+国粹”的鲜明特色成功破圈,为游客带来了极具文化魅力的体验,累计接待游客已超2000万,6次登陆央视,成为县域文旅项目的亮眼代表。下一步,湖北文旅还要创新夜游产品,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科技手段开发一批具有独特体验性、互动性的夜间项目。创新发展模式,引导更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音乐厅等将部分藏书、数字阅读设备、文物复制品、数字文物、书画展览、非遗体验项目等迁移至夜游街区,开设“文化夜沙龙”“夜间微展”等活动,让文化资源从“馆内”走向“街头”。

(图片除署名外为记者简俊晖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