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厦门港,海风拂面,浪涌潮平。随着多项出入境便利政策的持续优化与国际航线的加密布局,这座高素质高颜值的海上花园城市正迎来空港与海港同步焕活的崭新局面。在免签政策与服务升级的双重助力下,厦门口岸出入境旅游热度显著攀升,文旅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与国际化魅力。
空港客流创新高,国际枢纽能级跃升
据厦门高崎边检站统计,2025年截至9月19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年内出入境客流量突破300万人次大关,较去年提前32天,航班量近1.9万架次,客流量与航班量同比增幅均超12.5%,双双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这一数字不仅折射出厦门空港口岸强大的集疏运能力,更是国家出入境政策“组合拳”显效的生动体现。
高崎边检站出入境旅客客流增长(央广网发刘楷摄)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厦门空港带来实实在在的客流增长。今年以来,已有超71万人次外籍旅客经由高崎机场出入境,同比增长超10%。其中,免签入境外籍旅客达23万人次,占所有入境外籍旅客的65%,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旅客位列前茅。“免签政策让我每月往返中马的商务行程缩短了4天准备时间。”来自马来西亚的旅客向记者介绍道,他常往返中马两国进行商贸活动,免签的便利、快捷的通关让他对开展经济活动充满信心。
服务升级同样是空港焕活的关键支撑。高崎边检站推出“入境登记卡自助填报终端”,前置“境外来宾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一次采集、全国通用”,通关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AI智能通关柜台提供30余种语言实时翻译,结合11个语种的外语志愿服务,构建起“人工+智能”跨国别无障碍交流环境。
此外,厦门机场今年新开、加密了帝力、阿姆斯特丹、雅加达、吉隆坡等多条国际航线,目前执飞国际(地区)客运航线27条,通航20个国家(地区),每周平均出入境航班约550架次。“一票到底”联程通关服务覆盖18个国内航点,多式联运旅客量月均从6.12万人次跃升至19.21万人次,交通换乘耗时从90分钟压缩至60分钟内,“落地即通达”成为现实。
邮轮母港好戏连“船”,蓝色经济再起航
9月20日下午,丽星邮轮“领航星”号满载近两千名旅客靠泊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标志着厦门时隔五年再度迎来丽星邮轮访问,也奏响了今秋厦门“双邮轮母港运营”的序曲。
作为福建与港澳间近五年来水路客运的“第一单”,“领航星”号推出“香港-厦门-香港”三天两晚周末航线,主打“短途轻度假,畅游新体验”,致力打造“坐邮轮,到厦门,过周末”的轻度假模式。其回归不仅延续了丽星邮轮与厦门港自1996年“双鱼星”号首航以来的深厚合作,更成为中国邮轮产业复苏和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通关效率是提升邮轮体验的关键环节。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新航站楼依托非接触式无感监测等先进技术,使旅客从离船到通关平均仅需约10分钟,时效提升50%。在厦门市公安局、海关、边检、海事等多部门联动保障下,“领航星”号享受“靠岸即享、一站办结”的出入境服务、“一班一策”的通关机制、“随船查验”的边检模式、“一船一策”的海事安全保障,全面实现了“好来快走、高效顺畅”的运营目标。
岸上体验同样丰富多彩。在湖里区文旅局等单位支持下,邮轮中心创新推出沉浸式欢迎仪式,舞狮、南音、木偶戏等非遗表演与拓印、书法扇、香料纳福包制作等互动体验,让旅客第一时间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而更具深度的文旅融合产品也已就绪:全国首个闽南幻境主题景区“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成为外地游客青睐的闽南文化体验式非遗博物馆;鼓浪屿登岛游全面升级,“厦鼓最美候船厅”亮相;“屿见·厦门海上游”入选全国水运旅游示范产品,海上音乐餐秀《鼓浪往风》和海上闽味宴客厅《鹭江宴》相继推出,为旅客提供“赏世遗、品非遗、逛闽南,下南洋、游海上”的多元体验。
今秋,厦门港将上演连“船”好戏:“海上乐活小镇——蓝梦之歌号”将有9个三至四晚短途航次,抵达冲绳、宫古、石垣等地;10月31日出发的“史诗新视界”以13晚航程串联“海丝”沿线菲律宾马尼拉、长滩,马来西亚沙巴等七大目的地。“艺术之船——爱达·地中海号”也同时启航,除了冲绳、石垣等经典航线外,还有通达新加坡、文莱等东南亚五国的长线航程,尽显“海丝”魅力。
空港与海港同步释放活力,是厦门持续优化口岸服务、拓展国际航线、深化文旅融合的必然结果。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厦门正以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服务,推动港产城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从300万空港客流到邮轮母港焕新,从免签政策落地到多式联运贯通,厦门口岸出入境旅游与文旅消费的持续升温,不仅折射出中国文旅市场的强大韧性,更标志着厦门从“旅游目的地”向“国际枢纽城市”的华丽转身。在一系列政策与服务的双轮驱动之下,厦门正在国际旅游格局中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