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邬晓芳
通讯员 赵婧
随着武汉文旅热度持续攀升,黄鹤楼畔、东湖之滨、车站枢纽等游客聚集地,总能见到一抹抹亮眼的“志愿红”。文旅志愿者们以专业解说传承城市文脉、用暖心帮扶化解出行难题,让“诗与远方”有了更具体的情感落点与体验亮点。
这份“志愿服务暖”,正通过专业培训不断升级。10月15日,2025年“点亮满天星”文旅志愿服务培训活动在武汉市旅游信息与服务中心举行。
该活动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武汉市旅游信息与服务中心主办,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已通过专题授课、实地指导等形式,为全市40余个优秀文旅志愿服务组织注入专业力量,持续赋能专业化、常态化的文旅志愿服务品牌。
活动现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湖北省志愿服务学院导师团成员张静担任培训导师。她深入项目一线,围绕武汉文旅志愿者服务总队的核心服务项目开展细致实操指导,精准拆解服务流程、解答实践困惑,为志愿服务提质增效注入专业力量。
据介绍,武汉文旅志愿者服务总队由优秀的文化和旅游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力量组成,目前全市共有2.2万名文旅志愿者,核心团队5805人。他们化身“城市导游”“文化使者”,常年分期、分批在全市重要景区、交通集散地主动承担志愿服务工作,为游客送温馨、为群众传情意、为行业树形象、为城市扬文明。为让志愿服务更贴合文旅发展需求,武汉文旅志愿者服务总队探索出 “定制化、精准化、跨界化”三大路径:针对文旅热点问题与特殊群体需求开展定制服务,推动文化旅游从“移动式观赏”向“沉浸式体验”升级;发起“文旅+教育、交通、农业、非遗”跨界联动,让志愿服务覆盖更多场景。
2025年4月29日,“劳模号”与“时光列车”主题列车活动在武汉精彩启程,武汉文旅志愿者为全国劳动模范送上“时光车票”
5月19日第15个中国旅游日,在武汉天河机场,武汉文旅志愿者们用“艺术快闪+文化互动”的独特方式,向海内外游客展示着“烟火武汉 江湖人间”的国际形象与独特魅力
其中,“文艺温暖城市”特色品牌尤为亮眼。该品牌通过艺术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持续传递城市温情。从汉口里的元宵戏曲汉服展演,到天河机场的中国旅游日交响快闪与非遗互动;从儿童节音乐厅的小学生艺术通识教育平台,到知音文化周上志愿者身着汉服的引导服务,再到中秋节在晴川阁为爱乐乐团演出提供的导览支持……这些创新活动将艺术融入多元文旅场景,既显著提升了市民游客的文化体验,更为武汉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5月31日,琴台音乐厅,武汉文旅志愿者服务总队联合武汉爱乐乐团为孩子们打造的艺术普及活动集“音乐启蒙+亲子互动+文化传承”于一体
“文旅志愿服务的成长包含志愿者能力提升、服务对象需求满足以及项目的迭代升级这三个核心要素。”培训活动中,张静进一步为武汉文旅志愿者服务发展指明方向。她强调,要持续以创新能力为抓手,一方面持续推动艺术与文旅深度融合,以灵动鲜活的形式传递城市温度,让行业充满美感与活力;另一方面构建“点线面”服务体系,实现从单一活动到品牌化发展的跨越。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小红帆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李勤,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团总支书记侯亮宇,国家金牌导游谭海平,武汉这么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产品部负责人方南等武汉市文旅志愿服务分队代表,也在培训中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他们表示,文旅志愿服务是连接城市与游客的“情感纽带”,未来各团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联动协作,共同推动武汉文旅志愿服务再上新台阶。
“从城市发展维度来看,文旅志愿服务不仅是传承武汉城市文脉、提升旅游品牌品质、汇聚八方来客的重要力量,更是展现城市温度的流动名片。”武汉市旅游信息与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当前文旅消费正从“打卡式观光”向“深度体验式”升级,游客对服务精细化、文化内涵化的需求愈发迫切,而专业的文旅志愿服务恰好能填补传统服务的空白。此次“点亮满天星”培训活动,正是立足这一趋势,通过专业赋能,擦亮志愿服务品牌。武汉市文旅局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强调,当前需要重点解决服务内容同质化、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未来,将进一步完善精准高效的志愿服务供给体系,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且广受欢迎的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持续开展专业化、特色化的志愿服务,为城市文旅融合注入更多温暖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