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高东起 韩婷

2025年10月31日,以“厚道儒商 向新而行”为主题的第四届儒商大会在山东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大会在三天会期内密集举办了46场各类活动,成功集中签约45个重点项目,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成果丰硕,彰显了山东在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强大吸引力与开放姿态。
群贤毕至,凸显强大引力
本届大会的嘉宾阵容在覆盖广度、层级高度和代表性强度上均创历届之最,充分展现了山东日益提升的区域影响力。来自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的468位境外省外嘉宾齐聚一堂,涵盖企业界、学术界、商协会、侨界及使领馆等多界别。
其中,企业界嘉宾达305人,包括45家央企负责人、150位民营企业家和79位外资企业代表;21位专家学者中不乏两院院士这样的顶尖人才。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立佳、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董事长姚林、豪威集团董事长虞仁荣、盛裕集团首席执行官乔全生、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葛兴福、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等众多重量级人物共襄盛举,以儒商精神为纽带,为山东发展建言献策,注入强劲智慧动能。
聚焦新质生产力,平台效能卓越
大会以“商”为媒、以“家”为根,着力搭建高效务实的开放合作平台。除盛大的开幕式、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会见、富有温情的“山东之夜”联谊会等三场主体活动外,还配套举办了11场“双招双引”活动、14场精准招商恳谈会以及16场城市推介与返乡考察活动,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强化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与资金链的协同联动。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本届大会鲜明导向新质生产力。参会的175家企业主要来自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占企业嘉宾总数一半以上,数量较上届激增180%,凸显了嘉宾群体“产业新、技术尖、动能强”的特点,反映了山东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创新引力与前瞻布局。颠覆性技术成果推介与产业融合对接会等活动,不仅促成了投资意向,更坚定了企业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聚焦短剧、网红、电商等新消费业态的推介活动,则吸引了年轻企业家与创业者,共同挖掘“新消费”背后的巨大商机。
签约项目质效双升,驱动产业能级跃迁
本次大会的签约成果凸显了“质效双升”。45个集中签约的重点项目,投资主体多元,涵盖央企、民企和外企。其中,外资项目9个,投资额10.1亿美元;内资项目36个,投资额达345.9亿元。更具标志性的是,超过70%的项目(33个)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范畴。
这些项目呈现出“高技术含量”与“大规模投资”的鲜明特征。它们核心技术突出,精准嵌入山东重点培育的19条标志性产业链;投资能级高,内资项目中投资额10亿元及以上的达27个,占比75%。例如,天兵科技两级可回收运载火箭总部及制造基地、智能高端防护设备生产基地等高端装备项目,将有力提升山东在航空航天与高端制造领域的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消费新场景、现代物流、精品旅游等新业态项目也亮点纷呈,瑞幸咖啡、玉湖冷链等知名品牌的落地,将助力山东服务业能级持续提升。
历久弥新,儒商精神焕发时代光彩
大会虽已落幕,但弘扬儒商精神的新征程正扬帆起航。本届大会在创新开展招商引智的同时,尤为注重挖掘与重塑儒商精神的当代价值。
大会创新设置的“跨越时空的对话:儒商向未来”环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子贡、张謇、陈嘉庚等历史贤达“穿越”时空,与当代青年企业家就义利之辨、守正创新等议题展开思想碰撞。著名学者郦波在主持时感慨道,面对百年变局,应追求“和合共生”的格局与“义利天下”的共赢。这场对话不仅为千年儒商文化赋予了科技感与未来感,更为其核心精神注入了鲜活的时代注解。
第四届儒商大会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和务实高效的行动,生动展现了山东在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为。它成功汇聚了全球儒商智慧,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注入了澎湃动力。从深耕齐鲁到链接全球,这场盛会不断拓宽山东的“朋友圈”,让合作共赢的道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