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婉梅散文丨小巷深处书香浓
2025-08-16 10:29:00 来源:极目新闻

秋日的一个周末,出门遇到雨天。前面巷子的拐角处有宽宽的雨篷伸出屋檐外,赶紧跑去避雨。没料到,里面竟是一家书店。店面非常简陋,墙壁上的白瓷砖已染上许多黑斑,招牌是用木板做的,先用红油漆涂染后,再用黄涂料书写的店名。店门敞开着,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那种铁栅门,墨绿色的油漆已经剥落。

书店约二十平方米,四面靠墙的书柜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中间的一张长条桌上也摆满了书,每一个空间摆放的都是旧书,从文学到哲学到历史到自然科学,还有连环画、字画、旧报纸等,那些古色古香的旧书像博学多识的老人,窖藏着时光的味道。

老板娘看起来已年过花甲,见我实在喜欢那些旧书,便说:“你多挑几本,只卖四元一斤。我们是真心希望这些书能被喜爱的人拥有。”

我又高兴又惊讶。喜的是囊中羞涩的我可以多买几本书,惊讶的是以这样的价格卖书,他们能靠经营书店维持生活吗?

她说:“我们一家人都喜欢书,挣钱不是主要目的。”原来,她和老伴以前下岗后没事干,就试着到处收旧书。开始是为了自己有书看,后来渐渐积累多了,就萌生了租房开一家书店的想法,可以把好书分享给更多的人。

听完她的话,不禁肃然起敬。

书店后面还有一扇门,刚踏出那扇门,便有一缕馨香袭来。后院不大,种了几棵桂花树,风一吹,白色小花朵簌簌而落,满院弥漫着桂香。

在院墙的角落,有一个简易的草棚,一张很小的书桌。一位老人,戴着眼镜,正坐在那儿在看书。眼睛几乎没从书页上移开,像一个专心做研究的学者。

我被他全神贯注的样子所打动,忍不住走过去和他攀谈起来。

“您是店老板吗?请问一下,您看的是什么书呀?”

他点点头。“我看的是《苏东坡传》,林语堂写的。这本书我看过好几遍了。”

“喔!您为什么偏爱这本书呢?”

“因为我喜欢苏东坡呀!只要读懂了苏东坡,人就会生活得简单、快乐。”老人乐呵呵地说。

“您还喜欢读哪一类书?”

“只要是好书,我都爱读。历史、地理、哲学、美术等方面的书我都喜欢。就是好书太多了,怎么读也读不完。我这店里就有两万多册书,家里还有一万多册呢!”

老人说起他的藏书,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光。我真的好生羡慕,每天与各种书籍为伴,可以随心所欲读自己喜欢的书,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老人说,他以前是化工厂的工人,从小就喜欢读书、买书。后来下岗了就到处收旧书,收来的书有的自己先看,看完后再卖。有一次和老伴骑自行车出去收书,在回来的路上遇上大雨,周围又没有地方躲雨,他脱下身上的几件衣服,把两蛇皮袋子书包裹起来。回到家,书是完好无缺,可他却因为淋雨感冒了。

我瞥了一眼老人抄在笔记本上的句子,原来是苏东坡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书法遒劲有力。

见我轻声吟诵,老人说:“这首词是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的,在人生的灰暗时刻,面对风雨坎坷和现实困境,他依然超凡洒脱、乐观豁达。”

老人侃侃而谈,细雨如丝如雾,一缕缕桂香随风沁人心脾,这样的时刻如此美好。

从小院出来后,我发现小小的书店里已经挤满了人,男女老少都有。一个老人高兴地说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她想要的书;一个戴眼镜的高个男孩挑选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等几本书。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很多年轻人热衷于刷手机,这种书籍更是少有人问津。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挑选这一类书籍。他说自己正在读研,研究方向是古典文学,跑了很多书店,才在这里找到了所需要的书。

望着堆积如山的旧书,我东瞧瞧,西看看,摸摸这本,翻翻那本,最后挑选了六本书,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捧着这些发黄的书,内心无比欣喜。

离开书店之前,我又折转到通往小院的门前去看了看,老人依然在看书。天已经转晴,夕阳的余晖越过木制花窗照在书上,老人的手指在书页间跳动着,那只手像在指挥千军万马。老人的背影被阳光涂抹成了金色,宛如一幅优美的剪影,氤氲着宁静的诗意和生命的香气。

(作者简介:沈婉梅,女,中学教师,汉川市作协副主席,汉川市女子诗社社长)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