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李茜 刁飞
七夕佳节,不仅是浪漫的象征,更是传承千年的晒书习俗之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古籍经典,2025年8月30日,以“声流金石·纸落云烟”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在武汉图书馆浪漫启幕,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浓厚的书香韵味和文化深度。
本次活动积极响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号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沉睡在库房里的珍贵古籍“活”起来,“走”出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公众近距离感受金石碑帖的雄浑气韵与古籍典藏的永恒魅力。
线下体验:触摸历史,传承非遗
上午9时30分,活动在图书馆一楼展厅正式拉开帷幕。首先进行的是“纸墨芳华继千秋——武汉图书馆古籍传承与活化成果展”深度观展活动,在志愿者的专业讲解下,读者们深入了解了古籍保护、修复成果及其背后的文化传承。大家还在文创区书写主题明信片,加盖纪念戳,将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现场寄出,传递书香情意。
随后,活动移步至五楼古籍修复中心,开启了备受期待的金石传拓体验环节。修复师为读者详细讲解了拓印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并现场演示技艺。在修复师们手把手的指导下,读者们亲身体验了上纸、润湿、覆膜、刷纸、扑打上墨、揭纸等全套拓印流程。当一张张亲手完成的拓印作品呈现在眼前,古老的文字与图案仿佛被重新赋予生命,读者们无不惊叹于古人智慧的精妙与非遗技艺的魅力。
线上联动:数字赋能,人人可参与
除了精彩的线下体验,本次晒书节还同步启动了“我是‘校书官’——古籍大众智能整理计划(2025年)”线上活动。该活动由武汉图书馆联合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北大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字节跳动公益等机构共同发起。
活动依托“识典古籍”平台,邀请广大古籍爱好者化身现代“校书官”,参与古籍的数字化整理,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华古籍的保护与传承。活动现场,图书馆员积极向读者介绍活动详情,引导大家注册报名,推动古籍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文化底蕴:晒书不止于晒,更是一种雅集
“晒书”不仅是防蠹防腐的实用习俗,更是一场绵延千年的文化雅集。早在汉代,文人就有“晒书防蠹”的智慧;宋代更是盛行“曝书会”,古人晒珍本、品茶酒、赋诗文,堪称古代版文化沙龙。而《世说新语》中郝隆“袒腹晒书”的典故,更是为这一传统增添了诙谐与深意。
本次晒书节活动不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化体验与公众教育。未来,武汉图书馆将继续深耕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通过更多新颖的形式与内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