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研究专家做客“荆楚社科大讲堂”:楚地出土材料助力“破译”先秦古籍
2025-09-26 20:58: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张艳

实习生 张楚婷

9月25日,应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出土文献协同研究中心邀请,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主任刘国忠教授作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进行了题为《长江流域出土材料与古籍整理》的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也是该院“荆楚社科大讲堂”系列讲座之一。讲座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出土文献协同研究中心副主任尹弘兵研究员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出土文献协同研究中心成员及楚文化研究所研究生共60余人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刘教授系统介绍了长江流域出土文献的情况。刘教授指出,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古至今,出土了大量丰富的考古材料,其中湖北省出土简帛近百批,总量超3.5万枚,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随后,刘国忠以清华简为中心,讲述了长江流域尤其是楚地出土材料对古籍整理的六大作用:补充古籍中的缺失文字,纠正古籍中的讹误之处,改正古籍中的标点错误,正确理解古籍的记载,领会古籍的历史背景,纠正古籍的传统训释。如结合清华简《畏天用身》“畏天智,用身足”的核心宗旨及相关简文记载,对《逸周书·度训》的两处阙文进行了补充;利用清华简《程寤》《四告》及大盂鼎、何尊中提到文武王受命于天的记载,对《礼记·中庸》“武王末受命”一句的真实内涵进行了阐发。

据悉,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出土文献协同研究中心于2025年4月成立,旨在深化出土文献的研究阐释和活化利用,进一步建强智库平台。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袁北星研究员担任中心主任,楚文化研究所尹弘兵、陈绍辉、陈文华担任中心副主任。中心以研究方向为主线,跨所参与,跨单位协同,以湖北省楚文化研究所为主体组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长江大学等单位协同参与。

(图片拍摄:石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