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国庆中秋假期步入第六天,恰逢阖家团圆的中秋佳节。
在这充满喜庆与温情的日子里,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并未因假期过半而降温,相反,展厅内始终人流如织,热度持续攀升,成为众多游客节日里感受历史厚度、汲取文化力量的热门之选。
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记者走进展厅,立刻被热闹氛围所吸引。
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不少人还专门来到“摇篮风采”展区停留驻足。
“来之前我特意做了功课。”来自本地的游客郑女士仔细观看“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单元的展陈图片、资料。她坦言,吉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也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这些厚重的历史标签让她一直心生自豪。“但只有真正走进这个展厅,亲眼看到这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图片和文献,那种震撼感才更加真切,作为吉林人,这份骄傲也变得更加具体。”
展厅内,不仅有本地游客追寻家乡历史,也有外地游客专程为“电影摇篮”而来。来自浙江的孙同学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看过很多长春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长影”)拍摄的电影,对长影充满好奇,此次趁着假期来到吉林游玩,也专门给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预留了参观时间,希望能够深入了解长影的故事。“在这里不仅看到了很多难得一见的老电影海报和历史图片,还能坐下来观赏一段精彩的老电影片段,这种体验特别有意义,让我对长影的了解又多了几分。”
提及“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长影的辉煌历史早已深深烙印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长影开创了人民电影的“七个第一”,每一个“第一”都为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上世纪50年代,长影迎来创作生产的第一个高峰期,《钢铁战士》《白毛女》《赵一曼》等一部部经典影片应运而生,这些作品不仅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更以深刻的主题、鲜活的形象,成为记录时代、传递精神的重要载体,让无数观众耳熟能详。
除了自身产出大量优秀作品,长影还始终秉持“传帮带”的精神,为中国电影事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在不同历史时期,长影分批向全国支援建设了北平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峨眉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等多家兄弟电影厂,从技术、人才到经验,全方位助力各地电影产业发展。据统计,截至2023年,长影已累计为全国培养2000多名电影行业管理、艺术创作和技术制作人才,这些人才遍布全国电影领域,成为推动中国电影事业不断向前的重要力量。
节日里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窗口,更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文化与精神的桥梁。无论是本地游客在历史中找寻家乡的荣光,还是外地游客在展陈中感受吉林的魅力,都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鸣,让红色记忆和“摇篮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记者王昕文/图/摄
赵少浦/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