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白鹳翩跹,中华鲟洄游!在江城书房共赴一场“长江生态之约”
2025-10-07 19:44: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通讯员 孙瑾杰 袁智 秦雅静

10月7日下午,武汉图书馆江城书房内长江文明系列活动第3期“守护长江:生态修复的中国方案”主题活动顺利举行。长江文化研究者、荆楚诗词旅游推介官袁智以生动的讲述,带领市民走近长江沿线从三江源到入海口的生态变迁,呈现出一幅“江清岸绿、万物共生”的绿色生态画卷。

“长江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们怎样让长江回到曾经的样子?”袁智开门见山地说道。他从三江源牧民放下牧鞭、成为生态管护员的转型故事讲起。

赤水河岸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微生物环境及发酵环境造就了其优质的酿酒业,同时赤水河上也建立了长江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让更多珍稀鱼类回到赤水河,在赤水河繁衍生息。美酒和鱼类得以共存,人与自然达成巧妙平衡。

一个个鲜活案例紧紧抓着听众的注意力。“几年前,武汉沉湖湿地还因为围湖养鱼水质恶化,候鸟几乎绝迹。如今通过退养还湿、建设智慧监测系统,去年冬天我们观测到8.5万只水鸟在这里越冬。”袁智指着屏幕上东方白鹳翩跹起舞的画面说道,并以鹬为例讲解了候鸟迁徙依赖滩涂补充食物,菱角、莲藕、荸荠等丰富的水生生物。“村民从过去的‘驱鸟人’变成了‘护鸟人’。”通过退养还湿7.8万亩、修复植被110公顷,国际重要湿地——沉湖重现了“万鸟翔集”盛景。

屏幕上出现江豚在夕阳中逐浪、中华鲟幼鱼放流的画面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幸好长江全在中国,我们可以实现全流域治理,并通过水电的反哺,让我们有资金保护长江的鱼儿和它们的栖息地。”

袁智号召,将低碳理念融入每个人的生活细节。乘坐新能源公交、共享单车,减少交通碳排放;参与“无痕湿地”行动,通过垃圾分类、减少塑料使用,拒绝过度包装,降低环境的负担。一位带着孩子参与活动的市民王女士感慨:“原来我们每个人少用一个塑料袋、多骑一次共享单车,都是在守护长江。”(通讯员供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