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李亚茹 张祖悦
10月12日,由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武汉图书馆主办的武汉“社科讲坛”走进江夏区图书馆,特邀楚才写作大会主命题人、楚才竞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朱汉华主讲,以“楚才欣赏什么样的文章”为主题,为青少年及家长、教育工作者解锁写作提升的科学路径,助力读者读懂楚才作文的评审逻辑,练就兼具个性与竞争力的写作能力。活动吸引线上线下1.6万余人参与。

“写妈妈总是‘河东狮吼’,写爸爸总是‘低头刷手机’,写伤心事总离不开‘考试失利’……”讲座中,朱汉华直指当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同质化”现象,他表示,楚才评审的核心标准可概括为“真诚、思维、情趣、审美”,并强调“真诚比技巧重要,思维比文笔重要,情趣比主题重要”。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新、真、深、活、趣”五字文章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跳出套路,写出“有自己体温”的文字。

围绕“如何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朱汉华结合多年命题与评审经验,提出四条具体路径:
一是“个性观察”——看见别人忽略的细节。他以获奖作文《牛控》中描写小牛出生的片段为例,“小牛的两条小腿先出来了……湿淋淋的带着羊水”,强调观察要“细”、描写要“活”,让文字自带画面感。
二是“个性体验”——挖掘专属的生活经历。“自己种一棵桃树、第一次劝架、甚至一次食物过敏的经历,都是别人没有的‘写作专利’。”朱汉华认为,真实参与生活、积累独特体验,是写作素材的宝贵来源。
三是“个性思考”——提炼闪光的“文眼”。“‘生活的诗意,不一定在远方’‘真正的朋友,并不在速成的圈子里’……”他列举多篇楚才金奖作文中的“金句”,说明深刻的思考往往能点亮全文,成为文章的灵魂。
四是“个性表达”——锤炼语言的艺术。朱汉华特别强调“炼动词”的重要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他还鼓励学生善用修辞、巧用新词、变换句式,甚至打破常规视角,让语言“活”起来。
“原来好作文不靠华丽辞藻堆砌,而是真正地‘有我’”“学会用细节说话,用思考点亮文章”,不少家长和学生在互动环节表示,这场讲座为他们打开了写作的“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