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在上海擦洗落日的妈妈”,湖州一小镇医生拿下散文奖
2025-10-14 20:58:00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雄风 通讯员 谢柽明

在7160篇海内外投稿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浙江湖州南浔区双林人民医院的医生陶玉帅做到了。

近日,这名90后内科医生以《我妈在上海擦洗落日》一文,在丰子恺原创散文双年榜发布现场荣登青年作家榜,此次共有30位优秀作家的作品登上金榜、银榜和青年作家榜。

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评委给陶玉帅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他以素笔剖开生活的褶皱,让文章满溢滚烫的人间真味。文字洗练,却字字千钧;短句铿锵,却满含温情。

颁奖现场。 受访者供图

10月14日,潮新闻记者拿到了原稿。标题中“在上海擦洗落日的妈妈”就是作者的母亲张贵华,她在上海做长护险护理员,专门照顾老人。

文章共一万余字,陶玉帅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张贵华长期在上海工作的历程:母亲通过高强度工作(日均护理十多位老人)、牺牲睡眠(兼职夜间陪护)与健康(饮食不规律),支撑儿子完成学业、购房成家等人生大事。

全文以绵密的生活细节和克制的抒情,呈现了母子间相互碰撞又彼此依存的感情。“我突然觉得我妈在从事一个伟大的职业,她在捍卫老年人的尊严,每一颗落日都值得被温情、耐心和俯身倾听的善待。” 陶玉帅在文中写道。

陶玉帅在颁奖现场(左三)。 受访者供图

10月14日中午,记者联系上了刚结束门诊的陶玉帅。他说,平时医院工作忙,基本抽不出空来写东西,这篇文章是去年在杭州进修学习时,终于得了些周末假日,断断续续写了好久才完成。

“写关于妈妈的长文,需要十足的勇气。” 陶玉帅告诉记者,直到而立之年,他才敢直面妈妈的故事,“因为,这么多年来,我才是妈妈身上最大的担子,而不是她的慢性胃炎、脂肪肝和耳鸣。”

也正因为如此,成稿一年多,陶玉帅都没敢把文章拿给妈妈看。直到此番获奖,张贵华才从新闻里得知儿子的这篇散文。

“我从农村到城市,经历太多太多,儿子写出了最真实的情况,希望他能再接再厉,写出更多好作品来。”张贵华为儿子写下了寄语。

10月14日这一天,记者一直努力尝试联系还在上海工作的张贵华,直到晚上7点半才打通了她的电话。

张贵华刚结束白天的工作,正在公交车上赶往夜间陪护的病房。

“我儿子获奖的消息,我还是从工友那里听来的。他们讲,你儿子上新闻了,写了一篇叫《我妈在上海擦洗落日》的文章获奖了。” 张贵华说,一听这个题目,她就知道儿子写的是她,“他不让我看文章,是怕我看到过去而伤心,但我能猜出他写了什么。”

张贵华告诉记者,儿子还在河南老家上幼儿园时,她就出门打工了,天南海北地跑,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儿子几回。实在想得慌了,张贵华就靠捡纸板和瓶子卖钱,打一分钟7毛钱的长途电话回家,听听儿子的声音。

“我心里面愧疚,好在儿子也能理解我,他只是从来不会说出口。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用最擅长的方式表达了这些情感。” 张贵华说,家底子薄,作为一名母亲,她还要继续帮儿子在陌生的城市站稳脚跟,她一点都不觉得辛苦。

对于张贵华不接电话这件事,陶玉帅很理解,“我妈太忙了”。

他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

如果你在上海百色路、龙川北路或者柳州路、桂林路,看见一个身高一米五六,年龄五十三岁的妇女,骑着电动车,背着大书包,形色匆匆,那就可能是我妈,一个小学没毕业的70后,一个月入一万五的矮个子,一个满脸雀斑,诚恳朴素的农村妇女。对于她的职业—长护险护理员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学生时代的陶玉帅就喜欢写作,甚至曾立下志向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但最终还是因为偏科进入理科班。

陶玉帅始终没放下写作,大学时就会写些散文向各大杂志和报社投稿,工作后空闲时间骤减,他就改为写短篇诗歌,“一直写,手里的笔就能一直有温度。”

陶玉帅觉得,写作其实和行医一样,只要有足够多的真诚和温情,就能够打动人、抚慰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