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泸州报道
在博物馆里,与承载厚重文化底蕴的珍贵文物一眼千年;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感受深邃历史长河中先人留下的足迹;漫步文创商店,被充满奇思异想和文化印记的文创产品惊艳……在“文博热”“考古热”不断升温的当下,满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也激发更多热爱与共鸣。
2025年,是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40周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即将开启之年。10月16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开幕。据介绍,本次大会主题为“保护传承创新共享——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特别设置了11个大会发言、2场学术沙龙,以及7个平行分会和1个大会边会,全面覆盖当前文物保护利用的重点领域和前沿话题。
在公众需求愈发旺盛的今天,该采用怎样的创新方式,推动文物“活起来”?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手段,又会对文物保护利用带来哪些影响与变革?大会现场,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不仅谈到了对于此次大会举办的初衷和期待,也提到了对于当下文物保护利用的思考。
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现场
聚焦文物保护利用
“希望社会各界更多人士参与其中”
今天的人们,如何与历史对话?如今,随着越来越多考古遗址“重见天日”,博物馆的服务半径不断扩大,人们与过去“对话”的方式、与文化遗产的关系都在悄然生变。无论是考古、文博工作者,还是普通大众,都得以享受文化遗产留下的无穷魅力,这得益于文物活化利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当下,文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文物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全社会都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来,文物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大会现场,顾玉才这样说道。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
采访中,顾玉才特别提到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明确提出文物应当“有效利用”。“这些年,文物各界也在把文物妥善保护好和深入挖掘价值的基础上,越来越强调利用。”在顾玉才看来,“有效利用”更加强调利用的效果,更加强调发挥文物的作用,包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能起到作用。
同时,顾玉才也提到了最近在各大博物馆中走红的冰箱贴和特色文创产品。“我觉得文创产品对吸引年轻人走进博物馆,把博物馆带回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些年,中国的文创事业跟文物事业一样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还聚焦“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这一议题。在致辞和采访中,顾玉才也多次强调道,大会的召开意在搭建一个全国性文物保护利用学术交流平台,希望能让社会各界更多的人参与到文物保护的过程中。
“因为这些年,我在工作实践中非常深刻地感觉到,文物保护不能仅依靠文物部门。现在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很关心,譬如三星堆考古的热度就完全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我们也希望通过大会这一平台,能够宣传普及正确的文物保护利用理念,让大家知道到底怎么做。才能有利于文物保护。”顾玉才强调道。
共话文物保护利用的热点话题
“泸州在遗产保护利用领域取得不错成效”
从石窟寺、佛寺建筑及遗址的保护利用,到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石质文物保护利用,还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长征精神传承弘扬……细看此次大会精心设置的七大平行分会,涵盖当前文物保护利用的重点领域和热点话题。谈到这些议题的选择,顾玉才直言道,这也与此次大会的举办地——泸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七大平行分会中,有关于石质文物的,也是考虑到了泸州有着丰富的石质文物,譬如龙脑桥,就是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的一个完美结合。”顾玉才表示,他曾去现场亲眼看过龙脑桥,其在保护上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石质文物的保护在世界范围来说是个难题。而且这些年,生态环境的改善、气候条件的变化,给石质文物的保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从这两方面考虑,我们在大会中策划了关于石质文物保护的专题。”
此外,顾玉才也提到了大会之所以选择在泸州举办,也是因为泸州在文物保护利用传承方面有一些成效。他以泸州老窖明代窖池群为例,表示其早在1996年就成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遗产的保护过程中也注重创新。“我想,之所以中国白酒博物馆能够落户泸州,一方面是因为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更因为这些年泸州市在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效。”
图据大会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