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聚黄石舞出新风尚!从“广场”走向“景区”,从“展演”走向“生活”
2025-11-10 20:21: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张艳 王小晗

通讯员 张娟

山西的鼓点擂响粗犷豪情,河南的舞姿揉捻一碗面香,安徽的花鼓灯跃动淮河风情,湖南的渔鼓筒击响幸福节拍,江西的采莲舞诉说红色记忆,湖北的薅草锣鼓唱响田园新声……

11月7日,黄石市人民广场人潮涌动,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妇女联合会、黄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年湖北省“聚力建支点 引领新风尚”广场舞展演暨中部六省广场舞交流活动在这里启动。来自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江西、湖北六省的十二支优秀广场舞团队齐聚一堂,以舞为媒,共展新时代群众文化的蓬勃生机与地域风情的深度交融。

当晚的展演在暖场节目《西塞山前》的浓郁地方韵味中拉开序幕,随后中部六省的优秀广场舞团队轮番登场,呈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区域文化地图。

河南《中原风烩面情》以“捋臂展肩、抖腕甩臂”的舞蹈语汇,还原烩面制作技艺,舞出一碗面中的中原情怀;湖南《渔鼓响咚咚》运用国家级非遗“湖南渔鼓”为道具,击响乡村振兴的欢腾节奏;江西《三湾降了北斗星》以永新竹扇为媒介,融入“三角班矮子步”,演绎红色记忆与非遗智慧的融合;山西《挠羊汉变奏曲》再现传统摔跤“挠羊赛”的力与美,展现体育文化赋能乡村的生动实践;安徽《舞动韶华》借花鼓灯元素舞出淮河儿女奋发向上的时代风采。

《西塞山前》

《中原风烩面情》

《渔鼓响咚咚》

《三湾降了北斗星》

《挠羊汉变奏曲》

《舞动韶华》

作为东道主,湖北本土团队带来了多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原创作品。荆州市带来的《楚楚动人》融合荆楚文化元素与广场舞的动感节奏,让编钟的古朴意象、火凤凰的灵动姿态、江水的绵延韵律在舞姿中呈现。宜昌市夷陵区的《姐儿不得闲》巧妙融合“夷陵薅草锣鼓”“雾渡河民歌”等地方文化元素,以轻快诙谐的舞步展现乡村振兴中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

《楚楚动人》

《姐儿不得闲》

来自潜江的《栽秧吙吙计》将扯秧、抛秧、栽秧等动作融入舞蹈,通过表演让更多人了解江汉平原的农耕文化,感受劳动之美、乡村之变。武汉市东西湖区艺术团带来的《笠影春耘》同样礼赞农耕文明,用舞步串联劳动韵律,勾勒泥土里的蓬勃。

《栽秧吙吙计》

《笠影春耘》

鄂州带来的《雕花剪纸》巧妙地将人类非遗项目融入广场舞,并在参加全国群星奖决赛后迅速推出了青春教学版,在学生群体中普及。青春版编导在现场介绍说:“今天我们参演的节目就是由学生们学演的版本,平均年龄才十几岁,跟原版相比可能会略显青涩,跳出来了当代学生们的青春和朝气。”

《雕花剪纸》

恩施的《傩·乐》则以古老傩戏为灵感,通过现代编舞让传统非遗焕发新生;黄石节目《巧绣娘》由大冶云水艺术团带来,以大冶刺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灵感,将飞针走线的指尖技艺化为翩跹舞姿,用舞蹈讲述民间手工艺的匠心传承,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荆楚文化长卷。

《傩·乐》

《巧绣娘》

活动不仅是舞蹈的展演,更是“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实践。除了广场舞展演,还有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嘉宾与市民共同巡览了黄石非遗、文创、文旅农优品市集嘉年华,亲身体验“点石成金地,一火三千年”的城市魅力。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为期三天,除主会场展演外,还设置了“文艺团队进景区快闪”“星级团队颁奖展演”“文艺赋美基层惠民演出”及“四季村晚”等系列联动活动,推动广场舞从“广场”走向“景区”、从“展演”走向“生活”。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