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加耳朵旁是什么字?揭秘汉字“邛”的读音与历史渊源

发布时间:2025-09-23T07:59:55+00:00 | 更新时间:2025-09-23T07:59:55+00:00
“工”加耳朵旁是什么字?揭秘汉字“邛”的读音与历史渊源
图片:内容配图(自动兜底)

导语: “工”加耳朵旁是什么字?揭秘汉字“邛”的读音与历史渊源 在汉字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结构特殊、读音生僻的字。当“工”字与耳朵旁(阝)相遇,便组成了一个独特的汉字——“邛”。这个看似简单的组合,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将深入解析“邛”字的读音、含义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工”加耳朵旁是什么字?揭秘汉字“邛”的读音与历史渊源

在汉字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结构特殊、读音生僻的字。当“工”字与耳朵旁(阝)相遇,便组成了一个独特的汉字——“邛”。这个看似简单的组合,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将深入解析“邛”字的读音、含义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邛”字的正确读音与基本含义

“邛”字的普通话读音为qióng(第二声),属于汉语中的生僻字。从字形结构来看,“邛”由左边的“工”和右边的耳朵旁(阝)组成。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耳朵旁位于右侧,属于“邑部”,通常与地名、区域相关,这与位于左侧的“阜部”耳朵旁(如“陵”“阳”等表示地形的字)有所区别。

在现代汉语中,“邛”字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作为地名用字,最著名的是四川省的“邛崃”(qióng lái)市;二是指古代的一种劳役或劳苦,如“邛役”。不过,后者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较为罕见。

“邛”字的历史渊源与地理意义

“邛”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邛人。据《史记》《汉书》等古籍记载,邛人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四川西昌一带,建立了名为“邛都”的政权。汉武帝时期,朝廷在此设立越嶲郡,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邛”作为地名由此流传下来。

另一个与“邛”相关的重要地名是“邛崃山”。这座山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是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的天然分界线。自古以来,邛崃山便是汉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见证了无数商旅、文人的往来。

“邛”字在古籍与文学作品中的出现

在古代文献中,“邛”字虽不常见,但仍有迹可循。《诗经·小雅·小明》中有“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之句,其中“邛”可能暗指劳役之苦。汉代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也曾提到“邛笮”,指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诗人杜甫在《西山三首》中写道:“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风动将军幕,天寒使者裘。漫山贼营垒,回首得无忧?”这里的“松州”即今四川松潘,与邛崃山区相邻,反映了唐代对西南边疆的重视。

“邛”字的文化价值与现代应用

尽管“邛”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作为历史文化载体,具有独特的意义。以“邛崃”为例,这座城市的名字不仅是对古代邛人的纪念,也体现了汉字在地名中的稳定性与传承性。此外,“邛窑”作为中国最早的青瓷窑址之一,其出土的瓷器为研究古代西南地区的手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对于汉字学习者而言,“邛”字的结构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通过分析“工”与耳朵旁的组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形声字的构成规律,以及“邑部”字与地理、行政区域的关联。

结语

“工加耳朵旁读什么字”的答案——“邛”(qióng),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更是一把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从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到现代四川地名,从古籍记载到文化遗存,“邛”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记忆。希望通过本文的解析,读者能对这个看似生僻的汉字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在今后的汉字学习中保持好奇与探索的精神。

« 上一篇:91dizhi网站导航:2023年最新可用地址与安全访问指南 | 下一篇:蘑菇视频电脑版官网下载安装全攻略,电脑大屏观影新体验 »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