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赵雪纯
通讯员 常宇 邓国欢 彭继承
6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举办第九个全国器官捐献日活动,现场700余人通过“施予受”平台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以实际行动传递生命希望。活动中,器官捐献者家属、移植受者与医护人员共同讲述了跨越生死的生命故事,令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
据了解,截至2025年6月10日,全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超过700万,累计实现遗体器官捐献59684例,捐献器官185007个。其中,2024年湖北省器官捐献407例,排名位居全国第五。
奉献:生命尽头的延续
“我们得知佳佳的器官不仅挽救了三个孩子的生命,还帮助了两个人重见光明时,我仿佛看到女儿的笑容依然灿烂……”活动现场,来自襄阳的一位母亲康偲讲述了生命的另一种延续。2014年,康偲的大女儿睿睿出生仅6天就被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Ⅲ型,她割肝救女失败后,毅然将孩子的遗体捐献给医院用于科学研究。2021年,残酷的命运再次降临,康偲4岁半的小女儿佳佳被诊断为弥漫性脑胶质瘤,脑干几乎被瘤体覆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康偲做出了同样的决定:捐献佳佳的器官。
“当我意识到器官捐献是让女儿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的途径,就像是黑暗中出现的一盏明灯,给我带来了希望。”康偲的话语中充满了不舍与坚定。佳佳捐献的肝、肾、眼角膜,成功挽救了一名肝衰患儿、两名肾衰患儿的生命,并让两位患儿重见光明。“两年前,活泼可爱的儿子出生,我们给他讲姐姐们的故事,让他明白爱的意义。”康偲表示,经历了生活的反复磨砺,但她永远会选择把目光对准希望,也会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将爱传递下去。
康偲的故事并非个例。活动现场,同济医院党委常委、常务副院长廖家智介绍,截至2025年6月10日,全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超过700万,累计实现遗体器官捐献59684例,捐献器官185007个,无数像佳佳这样的捐献者,用生命的余晖照亮了他人的生命之路。
重生:移植受者的生命新章
“现在的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穿上跑鞋,那一刻,我不是病人,而是一个奔跑在阳光下的追梦者。”对于今年52岁的王先生来说,2009年的肾移植手术是他生命的转折点。
32岁时,王先生被诊断为尿毒症,在捐献者的无私捐献下,他重获新生。术后,他不仅恢复了正常生活,有了孩子,还成了马拉松赛道上的常客。从最初的慢走、慢跑,到如今每月150-180公里的跑量,他用汗水书写着生命的坚韧,2024年,他在第八届中国移植运动会男子800米老年组比赛中以2分55秒的成绩获得亚军。
6月11日,在同济医院举办的中国器官捐献日主题活动现场,他感慨道:“移植手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用行动证明,我们依然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如今,像王先生这样的移植受者还有很多,他们通过运动、工作和生活,展现了器官移植带来的生命奇迹,以更努力地生活面貌回馈器官捐献者的大爱。
呼吁:让生命接力成为榜样
作为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源地,同济医院在器官捐献与移植领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长、器官移植党支部书记张伟杰介绍,截至目前,同济医院已累计完成遗体器官捐献1700余例;完成肾脏移植9000余例、肝移植2000余例,肝肾移植5年成活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近年来,同济医院开展了异种移植探索,如转基因猪器官的临床推进;在常规移植领域,儿童肾移植、双肾移植等技术也取得显著进展,不断突破年龄和体重限制。此外,同济医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在器官保存技术、移植免疫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科研支撑。
“虽然我们有先进的技术,但仍面临器官短缺的困境。2024年我国有18.1万名终末期器官衰竭病人排队等候移植,但仅有2.47万人获得了重生的机会。”张伟杰介绍。
生命因爱而伟大,因奉献而永恒。2022-2024年我国器官捐献数量分别为5642例、6454例和6744例,其中湖北省捐献数量为375例、462例和407例,排名位居全国第五、第四和第五。同济医院党委常委、常务副院长廖家智在活动中呼吁,器官捐献家庭是了不起和伟大的,他们往往在遭受重大病情打击的同时,还要做出重大的人生的决定,因此呼吁全社会应进一步提升对器官捐献的认知,让捐献登记的价值理念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