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胡梦 万凌翔
20岁的大学生小陈突发肠梗阻,腹痛不止,几近休克,急需手术。但是家属无法及时到场签字,医院立刻启动高校医联体联动机制,通过视频联系上小陈父母后,完成了术前签字等各项流程,小陈及时进行了手术,近日小陈康复出院。
日前,小陈间歇性腹痛多日,在校医院治疗未见明显缓解。5月11日晚,小陈腹痛骤然加剧,被紧急转诊至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急诊科。经会诊转入胃肠外科时,小陈已出现休克征象:心率高达140次/分,血压低至72/50mmHg。“要立刻进行急诊剖腹探查手术,找到病症根源。”接诊的朱勇副主任医师与科主任闫瑞承查看病人后果断决定。
然而,小陈家属远在千里之外,无法及时赶到医院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患者的情况很危急,随时可能出现内出血、肠梗阻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我们想到医院跟该大学是高校医联体单位,于是立刻联系上高校辅导员请求协助”,闫瑞承解释。在辅导员的协助下,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小陈父母快速完成了术前签字等事项,小陈也及时进行了手术。
手术中,闫瑞承团队发现小陈腹腔内景象触目惊心:肿胀扭转的肠管如“巨蟒”般盘踞,部分肠管已发黑坏死,大量毒素吸收,一旦破裂将危及生命。闫瑞承主任熟练而精细地操作完成了肠松解+结肠次全切除+结肠造口手术。术后病理报告揭示真相:先天性巨结肠症。
“先天性巨结肠症犹如定时炸弹,是由于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肠道蠕动异常,粪便大量聚集在病变肠管,日积月累导致肠管肥厚、粗大甚至扭转导致肠梗阻,严重时危及生命。”闫瑞承解释,巨结肠症的高危人群是先天性巨结肠、结肠冗长、便秘、腹部手术史者。巨结肠症高危人群日常要注重预防,饮食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养成规律排便习惯,避免暴食及突然剧烈运动、体位改变。
“除了巨结肠症,术后肠粘连、肠套叠、嵌顿疝、结直肠肿瘤都有可能引发肠梗阻。”闫瑞承说,“为了让肠梗阻患者得到精准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我们开设了肠梗阻专病门诊。肠梗阻患者发病时会有阵发性腹痛并且进行性加剧、停止排气排便、呕吐粪臭样物等症状。建议有以上症状的患者,立刻到正规医院就医。”